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发展 >> 正文 >> 正文

课程实践论文专业实习教学论文

来源:模具设计 时间:2023/5/9

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师院校模具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如何培养具有钻研精神、敬业态度的工匠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制造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工匠精神,学校能够坚持正确的实训教学改革方向,调整专业师资队伍,推动课岗融通,促进职业竞赛与专业实训教学结合,激发学生实训兴趣,提升其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本文立足工匠精神视域,分析其融入模具专业实训的意义,阐述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前提,探索具体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模具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制造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与契机,对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在制造业领域,模具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发挥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作用,提升社会服务、产业服务能力,学校应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工匠型人才。与其他精神核心不同,工匠精神对某行业工匠的技艺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所以,为发挥工匠精神引领作用,职业学校应植根实训课程,注重工匠精神与技能实训结合,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和行为中。但是,在当前实训教学活动中,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这样,尽管学生能够执行实训任务,但难以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所以,专业教师应围绕工匠精神,推动模具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工匠精神融入学校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意义

  在模具专业实训教学活动中,学校可引入企业生产项目任务,实施教学做合一思想,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着力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工匠精神,专业教师能够明确“德技兼修”的教学理念,强调职业精神与实训操作的关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模具行业、企业输出优质人才。

  (一)利于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職业教育体系中,技工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技并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如何同时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关乎职业学校持续发展、人才就业水平。在制造行业领域,工匠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校德育课程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通过结合工匠精神,改革模具专业实训教学活动,教师可将巩固专业知识、锤炼实训技能、提升思想境界有机融合,让学生向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学习,激励其提升自身实训技能水平。如此,模具专业学生可坚定个人职业理想,树立职业发展的自信心,主动为成为模具工匠努力。

  (二)可以辐射引领提高技工院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在模具专业实训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车工实训、钳工实训、计算机绘图实训技能,这些技能也是数控、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所以,通过引入工匠精神,加快模具专业实训教学改革进程,教师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其他专业教学。职业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同专业、行业对工匠精神要求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行业,都设定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容,如精益求精、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所以,不同专业学生在实训中形成的工匠精神,也可运用于其他专业。同时,学校与学校可加强联系,共享教学改革经验,扩大教学改革的辐射范围,带动更多专业和学校实施教学改革。

  (三)为推动模具行业“高精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总目标下,中国模具行业面临“如何提高品质”的问题,我国模具生产的尖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在模具专业,学生数量占比较大,尽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但十分乐于操作和实践。同时,根据课上了解发现,相较于理论类课程,学生更喜欢参与实践类活动。通过引入工匠精神,教师可促进实训课程与工匠精神融合,激发学生成为工匠的潜能,促使其一边了解工匠精神,一边锤炼专业技能,并将工匠精神转化为行为。这样,学生可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主动提升自身思想境界、技术水平。

  二、模具实训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前提

  (一)注重环境渗透

  一方面,布置工业化实训场地。为满足实训与理论教学融合的需要,学校可联合企业,建设工业化的实训环境,为一体化教学实施提供环境保障。在接近真实的一线环境下,尽管学生身在学校,但能获得身在企业的独特体验,如此,学生可近距离接触职业环境。同时,在类似工厂、企业的布局环境下,学生可在文明、整洁、专业的生产环境中实训,自觉提升个人职业修养、道德素养,主动培养自身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专业教学,学校可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方向、工作规范和岗位工作标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学生发展阶段,缺乏良好的习惯。因此,学校可实施企业化管理,仿照企业生产流程开展实训管理工作,要求学生遵守工作纪律,维持良好的生活与生产秩序,将企业文化与校企文化结合起来。

  (二)注重角色渗透

  首先,树立职业认同感。要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个体必须树立职业认同感,为实现职业目标打下心理基础。但是,在入学时,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较为迷茫,对未来就业缺少规划。因此,在开学阶段,学校应加强专业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专业发展、岗位工作之间的关系。也可邀请一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朋辈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岗位职责、工作职责,使其明白今后行业发展趋势。其次,鼓励定岗实习。学校和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和假期时间,引导学生进入地方企业的某个实习岗位,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训任务和项目,锻炼操作技能。在每一副模具的制造中,只有多个岗位的人员做好密切配合,才能制造出符合技术标准的模具设备。在设计岗位实训任务时,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岗位项目。模块化项目,让学生在实训中积累工人经验。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学校模具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当前,模具企业不仅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具备敬业、专注、严谨等职业品质。所以,在模具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

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师院校模具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字数:来源:三悦文摘·教育学刊年19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一)建立师匠结对关系,建设工匠型师资队伍

  在实训课堂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助推者角色,其精神境界、技能水平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和操作水平。因此,学校应组建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工匠型师资队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联合企业培养工匠型教师,鼓励专业教师与模具工匠建立结对关系,通过交换身份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这样,专业教师可进入企业岗位,参与挂职轮训活动,成为工匠人员的“助手”“徒弟”,师匠共同完成绩效考核和工作任务。在辅助工匠完成工作任务时,教师可接受企业工匠的专业化指导,了解模具行业的最新技术、生产工艺,也能近距离了解工匠身上宝贵的精神、文化品质。只有不断在企业岗位历练,教师才能培养个人工匠精神、了解主流的行业技术,具备较强的工匠型人才培养能力。同时,学校和企业可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定期选取企业能工巧匠进入实训教师队伍,以“结对帮扶”的方式,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兼职教师掌握了一线技术,拥有较强的工匠精神,但缺乏教学经历和经验,在实训教学中难免遇到问题。这时,结对的专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为兼职教师解答困惑,帮助其积累教学经验,促使兼职教师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二)注重课程岗位衔接,输出未来型工匠

  要想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教学活动,学校应注重“课岗”对接,将模具专业实训案例、项目与企业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对接。模具行业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还出现了大量新型材料。对此,学校应坚持科學的培养理念,引入主流的行业技术,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需求的工匠。当前,模具专业的实训项目以独立的方式开展。在实训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完整的生产过程进行切割,划分模具装配、加工与设计等实训项目,让学生逐步掌握模具制作和操作技能。在这样的实训体系下,学生很难系统化地认识模具生产过程,建立起完整化的知识链条,学生实训教学目标与企业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不匹配。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专业教师应紧跟行业发展潮流,   (三)实施以赛促学,强化学生工匠技能

  学校应抓住职业技能大赛契机,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引领作用,促进实训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技能竞赛要求,严格要求和约束学生,引导其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过程,是微缩版的工匠成长历程,在竞赛活动中,学生需要专心研究生产技艺,体验精益求精的生产过程,在无形中播撒工匠精神的种子,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培育、壮大工匠精神。在模具专业的实训活动中,如拆装实训任务,教师可引入技能竞赛模式,提高学生重视程度。部分学生认为吊车操作较为简单,不能将其放在重要地位,认为只需要会基本操作步骤即可。这种学习心理不利于养成工匠精神。因此,教师应引入以赛促学的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法,激发学生参与操作和竞赛的热情。同时,在学生实训和学习时,教师可仿照技能竞赛机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竞赛、检查和评价,使其不断追求更高的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在具体的吊车操作环节,在学生掌握规范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后,教师可组织技能竞赛活动,要求各个小组比拼吊装的速度,只有更快、更规范和更标准地完成任务,才能获得胜利。通过组织类似的竞赛活动,教师可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合作讨论、反复实践的积极性,使其在反复思考和操作中掌握熟练的技巧,并形成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坚持行为导向,提升操作水平

  在开展模具实训教学活动时,模具拆装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若只布置拆装一副模具的任务,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难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教师应围绕工匠精神,利用行动导向法,实施专业实训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行动导向法的核心思想,强调学生在实训课堂中的中心地位,转变“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根据每项技能要求设置实训内容。在模具拆装操作教学中,学生需要先学习吊车的操作步骤,如吊车起吊、吊车规范和安全、吊环等内容。教师应布置一系列的学生操作任务,让学生搜集吊车操作的视频,再划分实训小组,形成操作思路。接下来,各个小组需要反复讨论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和安全问题,再反馈给教师,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五)优化考评体系,反馈教学质量

  为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实训考核体系,教师应结合模具专业实训特点,构建可行性强、全方位的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考核指标。通过增加第三方考核,学校可提升考评过程的科学性,避免因教师主观印象出现偏差。学校可专门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委员会,邀请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代表加入,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占比为1:3。委员会应根据模具行业和企业生产情况、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制定考核标准,并将考评信息分享给学生、家长。如此,相关人员可及时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实训教学方案、考核比重,保证考核信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工匠精神,推动职业学校模具实训教学改革,影响着当前模具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专业教学改革。因此,学校、企业和专业教师应紧跟时代需求,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其树立工匠榜样。具体而言,通过建立师匠结对关系、注重课程与岗位衔接、实施以赛促学、优化实训考核体系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实训活动的同时,养成坚持、耐心、专注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寒,曹照洁,胡光忠.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模具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6):30-34.

  [2]刘良瑞.基于工匠精神的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科教导刊,(34):-.

★★★=★★文章均来自网络,侵删!有写作上困难或问题可私信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