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市场 >> 正文 >> 正文

教育均衡发展共享同一片蓝天

来源:模具设计 时间:2023/6/14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安龙县栖凤六小学生课间操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安龙县历来兴文重教。该县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成长更幸福

“红烧肉、肉沫豆角、蒜泥食蔬、小鸡炖蘑菇、素菜汤、餐后水果……”让人垂涎欲滴。

每天放学铃声响起,万峰湖中学的学生们都会在值班老师的“广播令”中有序进入食堂,自觉排队打饭、接菜。用餐结束,同学们都会自觉地把餐盘拿到洗碗池洗干净。

家住万峰湖镇永和居兴天公路组的罗朝源,是万峰湖中学九年级(2)班的学生,寄宿在学校的他每天都能吃到可口、营养的饭菜。

“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读初中我就住校了。在学校吃住都很好,食堂阿姨做的饭菜很香,餐后还有水果。”在食堂,罗朝源一边吃饭一边向记者介绍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脸上时不时露出羞涩的笑容。

感受幸福的不只是学生。看着现在的孩子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安龙县龙山小学80后教师王诗朝回忆起当年读书时的场景感慨道:“以前我们读书时都是‘两点一线四趟’,早晨走路去学校、中午放学走路回家、吃饭后再返校、下午放学后走路回家,哪像现在的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更幸福了。”

在解决学生“食、宿”后顾之忧的同时,安龙县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中华布依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布依武术、布依八音坐唱等本土文化进校园,建成了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市民“四点半”课堂、“银发课堂”等课后延时服务平台,组建了刺绣、武术、蜡染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安龙县第六小学,利用每天课后延时服务时间,通过开设书法、绘画、舞蹈、乐器、音乐等课程和开展“天文社团”等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从而带动学业上的进步。如今,书法、绘画、武术、足球等特色校园文化已然成为安龙县课后延时服务教学的新品牌。

学习兴趣更浓厚

“欢迎来到万峰湖,唱起八音迎呀迎客人,嘿……嘿……嘿……”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南盘江畔的安龙县万峰湖中学,只见校园内绿树成荫,从布依八音堂“飘”出的“学生版布依八音”《迎客调》古朴悠扬,读书长廊、教室里书声朗朗,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风貌。

年,万峰湖中学建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并开设音乐、绘画和舞蹈课。随后建成一间平方米的室内八音坐唱训练室,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叶显成,每周开设两节连堂的布依八音坐唱、舞龙、舞狮等民族民间文化课,让学生掌握并提高演奏技能,在享受演奏乐趣的同时又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如今,“汇万峰山水,育盘江人才”“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校园”的办学理念逐渐“渗透”进学校的每位老师心中。

“‘布依八音坐唱’被称为布依族文化活化石。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既丰富了校园的第二课堂,又让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万峰湖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吴仕平介绍,现在的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下,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年3月万峰湖中学获得了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90余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相继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基础学科质量提升、师资力量培训等项目,教学质量从原来的全县挂末一跃成为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的中上水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在这所学校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职业教育再提升

“在使用旋转分中器时,转速应该保持在—之间。”

“启动程序前,应先在电脑上进行实体模拟仿真,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

……

在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级数控技术班的数控铣床对刀操作课上,教师韦顺水正在耐心为学生教授操作理论课。

今年21岁的韦顺水是安龙中等职业学校级模具班学生,年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被保送到浙江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深造学习,于今年6月通过高技能人才引进到安龙职校任教。

作为高技能人才引进对象,韦顺水在年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贵州省选拔赛中荣获“塑料模具工程”项目第一名;荣获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优胜奖(第9名),成功入选国家队。

翻开保存在手机相册的荣誉,韦顺水没有显露出骄傲和自满,反而多了几分谦虚。在他看来,获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努力,更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和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技能是可以改变人生的,选择职业教育,学好一门技能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韦顺水说。

十年间,安龙职业教育开启了全面建设阶段,相继修建了中等职校综合楼、教学楼、体育馆、运动场等,全新的实训设备逐批入校,在校学生0余人。近三年来,安龙职校学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4.5%,接受职业教育正成为更多学生的新选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学校设施更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龙县围绕破解“入园难”的问题,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和改建了21所公办幼儿园、15所村级附属幼儿园,配齐配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新增幼儿学位个,全县幼儿园数从十年前的14所增加到现在的54所,确保学前教育孩子“有园上”“入园挤”已得到基本解决,学前教育优质普及普惠。同时,新建和改扩建学校40所,新增学位个,新增床位13个,“大班额”问题得以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得到均衡发展,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如今在安龙县,不管是城区还是乡村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塑胶足球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班班通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有尽有,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越来越小,校园环境越来越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十多年前,安龙县的许多乡村教师或是住在用简陋教室改造而成的宿舍里,或是带着学生的作业“走教”。宿舍用水用电不方便,就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在中央、省、州的大力支持下,安龙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教师周转房、公租房及其配套设施项目,新建成教师周转房套、教师公租房套和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总面积13.4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现在吃、住都在学校,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研教学上。”住上水电设施齐全、厨房卫生间配套的教师“周转房”,教龄19年、在外租住民房近10年的安龙县万峰湖中学教师韦山现在心里很踏实。

安龙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按照“学前保普惠、义教抓均衡、高中强突破、职教促提升”四类教育统筹推进工作思路,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指数、中考、高考成绩“三提升”。年,安龙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人,比十年前上升了.5%,高中学校从原来仅有的1所普通高中,发展到今天拥有了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2所普通高中,新增学位余个,校园总面积余亩,基本解决了全县普通高中学生的入学需求。

“回首十年风雨兼程,展望未来踔厉奋发。下一步,安龙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州委八届四次会精神,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九大攻坚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安龙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家松说。

作者:记者杨恒特约记者王云

栏目: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贵州新闻媒体“千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

值班主任郭连军编辑编辑毛扬周校对田倩版式刘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