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曙光初升的时候,向着太阳的方向全力奔跑,让汗水湿透衣背,让灵魂与天地交融。在奔跑的路上,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柳市,电气是支柱产业。为了给电器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而创建的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恰好坐落在乐清湾瓯江口岸,与这里的电气产业互为依托,努力打造职场人才高地。
乐清湾畔的柳市镇拥有“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基地”“中国百强名镇”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年工业年产值达.1亿元。电气是柳市地方经济的“主体色”,更是广大群众的“吃饭碗”,也正成了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倾力打造职教特色的“招牌菜”。
走过31年办学历程,如今,该校实施“崇德尚技,博学精工”的办学理念,围绕电机电器产业,形成了高低压电气、机加工、计算机应用、财经商贸类专业集群,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继续深化“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实践“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广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成果,把核心专业电器技术专业建成为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标杆专业。
产教对接相得益彰
在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举行的技能节上,高二学生张浩浩在电子操作室内麻利地操作着电线,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当他合上转换开关时,电源显示灯亮,电机正常工作。“两年学习,我已经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这种技能的掌握,对未来的就业大有好处。”张浩浩信心满满地说。
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
把学校专业与本土区域经济相融合,这是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一直致力践行的办学理念,办学以来,学校为柳市及周边地区企业输送了近万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年,是省二级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位于柳市镇木山后村,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50人,占比67.6%。
年,政府为学校无偿划拨土地,使学校用地由原来的14.9亩扩大到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学校迁扩建工程项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工程,总投入2.28亿元。该校担负起为柳市镇培养培训初中级技能与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职能。目前,学校在籍学生达到人。
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该校本着“崇德尚技,博学精工”的办学理念,将“集群”理念引入学科建设,学校敞开大门,对接本土产业设专业,努力办好专业促产业,重点打造高低压电气、机加工、计算机应用、财经商贸类专业集群,具体开设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计算机、会计以及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与本土产业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协作机制,使学校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现在,该校电机电器专业开设31年,专业品牌效应显现;数控、计算机、财会等三大专业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与完善;财会专业毕业生成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为柳市及周边地区输送了专业技能过硬的财经人才。
“事实证明,企业来我校预定毕业生日益增多,学生就业前景乐观,像电子电器、数控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到企业顶岗实习,且待遇良好。”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处主任金征宇说。
同时,学校围绕这些特色专业,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已经形成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的新型教师队伍。其中金征宇老师荣获温州市园丁奖,江德绪老师荣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入选浙江省“优秀技能人才”,叶思雨老师年荣获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年,付娃娃、郑新如和江德绪老师参加省创新杯信息化说课比赛分获二三等奖,郑新如老师将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年青的教学骨干正是担当起学校发展的新动能。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初步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李孟介绍,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办成质量上乘、信誉良好、特色鲜明的学校,向社会培养和输送更优质的人才。
校企合一产学共进
柳市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年之所以发展迅捷,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不断熔铸“崇德尚技,博学精工”的工匠精神,得益于其始终促进“校企合一、产学共进”的务实态度。
秉持这种精神,该校以顽强的毅力从零起步,发展成为今天的“电气人才高地”,实现了内涵式跨越发展,创造出较高的办学水平。正是秉持这种精神,该校大胆推出了“引企入校”“教学工厂”“工场教师”“订单培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走进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是一个个规划有序的专业实训室:数控车床车间,数控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数控编程设计;模具车间,学生正在专注地测量产品;电子实训室,学生正在认真地进行电子焊接;财会实训室,学生正在财会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目前,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浙江省电气行业协会、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正泰仪器仪表公司、浙江申乐电气有限公司、登高电气有限公司等行业协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各专业都有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性和稳定性。连续多年开设德力西电气班、人民电气班,开展订单班培养,学生在学校就读两年后,可到德力西与人民电器集团实训及就业。
近年,学校针对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开展“电工”等技能考证培训,累计超过人次,社会影响良好。目前,学校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活动,将为学生和企业职工提供职业培训、企业管理、人文培养与素养提升等多功能服务。
“校企合作的良性结果是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金征宇一语中的,在突出学校现有电气特色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既注重学校的传统优势,更着眼学校未来发展。从区域经济特点出发,抓住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与企业、行业和高校进行合作,专业设置主动对接乐清市及柳市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的校本教材,建立与企业联合考核评价学生机制,注重引进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与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华通机电集团、人民电器集团、浙江申乐电气有限公司等多家集团企业合作,走校企联办之路,开展“订单式”的教学模式;以电气精神为媒介,以电气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师素养提升为动力,大力开展专业建设,将技能教学与创新教育、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主动为区域经济转型服务。
“力争到年,把学校将建设成一所质量有保证、特色明显,以‘电气文化’为主要品牌标识,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在校生规模达人的专门化浙江省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实景熏陶知行合一
柳市是中国低压电器的主产地之一,扎根于这片沃土的柳市职业技术学校,除了重技,更要厚德。李孟说,柳市深厚的电气文化,是学校发展最好的依托,学校以“电气文化”为核心,“家文化”与“四品八德”文化为两翼的柳职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作用。
每周二至周四的下午,柳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操场上,校长和学生们在塑胶跑道上奔跑的画面,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与校长一起奔跑!”活动,培养师生“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意识。
“奔跑,是搬入新校园后开展的一项新活动,也是学校打造家文化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李孟口中的家文化,是由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四方面共同打造完成的,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运动之家就是立足学生的身心健康打造的。
正如学校开展了8年共4届的班主任节,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品牌。温州市骨干班主任林爱月老师说:“学校德育家文化相关活动做了很多,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班主任节,学生精心策划的感恩节目,给班主任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和感动,让班主任体会到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和快乐。家文化相关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做人,营造了一个团结、文明、快乐、温馨的家的氛围,而且更好地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财会(1)班林燕同学说:“家文化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荣归母校活动,优秀学长郑雷飞的演讲使我深受鼓舞,当我和他握手的时候,我觉得当初选择职业学校是正确的,对自己也有了更大信心。其次是班主任节,班主任很感动的那一刻,我也很开心,让我学会了要感恩身边的人。”
李孟介绍,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通过有着家文化内涵的文化标识,潜移默化的传扬家文化价值思想,使家文化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如此更加和谐一致,用文化育人,文化管人。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正迈开步子,奔跑在前行的路上。在它的引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朝气蓬勃,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柳职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