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介绍 >> 正文 >> 正文

注塑企业为什么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来源:模具设计 时间:2022/12/17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784139.html

近十几年来,一些概念性名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5G等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究竟如何服务注塑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注塑行业有广阔的下游需要开发,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全国20多万家注塑加工企业,国内注塑设备存量多万台,每年增量20万台左右。经常有注塑企业客户咨询,到底该如何看待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怎么才能正确把握它在企业的定位?

目前,注塑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重自动化,轻数字化

前几年业内提倡“机器换人”,注塑企业购置了大量的自动化装备,但OEE(设备综合效率)没有真正提升起来,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部分中小注塑企业对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减人增效的认识不够深刻,徘徊在“不懂、不敢、不愿”的边缘。我们知道,自动化是重资产,数字化是轻投入,企业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式,可以先数字化提升整体效能,再反向带动关键环节的自动化,实现良性过渡。

2.重产线、车间的数字化改造,轻数字化工厂建设

车间和工厂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两者关系,一定会影响大局。从已有的效果和重视程度来看,数字化产线、数字化车间的示范性逐渐降低,现在主方向是数字化工厂,提倡企业向全面数字化转型。如果缺少整体系统规划,改造过程中会出现了新的数据孤岛、产线孤岛甚至是车间孤岛。所以数字化工厂一定要整体设计,分步分阶段实施,底线是数据的互联互通,宁可部分环节水平低一些。

3.大企业率先实施,中小企业逐渐发力

在前些年,注塑行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在国企、央企、军工企业、上市企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展开,虽然有一定突破和行业带动作用,但始终让中小注塑企业觉得智能制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近些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中小型注塑企业开始重视数字化转型,并探索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模式。

4.重智能制造理论,轻推动工作的良性方法

根据不少注塑企业客户的反馈,有些数字化服务商在跟企业交流时,一上来都是一系列高大上的名词,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除了让企业管理者直接蒙圈外,还有喧宾夺主,让企业管理层觉得难以掌控的嫌疑。好的数字化服务商不是天生的,确切的说是跟企业客户一同成长起来的。注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背后,一定需要优秀的专注注塑行业的数字化系统服务商做支撑。

从现实出发,注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明确参照案例

针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不能成为真正可参考的样本,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无法结合中小企业生产实际,不能真正落地,很多时候只能借鉴经验,不能照搬照抄模式和方法。适合中小型注塑企业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应该包括模块化、灵活化、可操作、低门槛、易接受、短投入、见效快、可预判……诸如此类,归根到底就是靠谱好用。

作为注塑企业负责人而言,把控自身投入的资金压力,同时多了解同行的成功案例,尤其是跟自己情况相似的企业是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实施的项目,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

2.了解真正的需求

注塑企业要量体裁衣,需要了解在已有情况下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哪些是现在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的,哪些是可以三到五年后再解决?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规划。很多注塑企业由于资金和专业人员有限,没办法直接做整个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以先从基础成熟的车间做起,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先从新建工厂做起。但一定要想好整体定位和设计,明确先做什么,先做哪个环节,现阶段可以做什么,保证企业自身定位。

3.做好精细化管理

在推进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做到事半功倍,必须先做好精细化管理,尤其从生产车间做起,比如流程化、规范化、扁平化等。推行智能制造一定是一把手工程,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思想和认知一致,这就要及时组织和参与专业的培训,有意识的培养数字化人才,让管理层更好的理解企业各环节的真实需求,优化生产和管理节奏。

4.参考N+X范式

注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可以参考“N+X”范式,其中N是行业里的通用项,X是企业的定制项,即把注塑行业里建设数字化工厂的共性环节,按照具体的下游行业提炼出来,进行模块化、规范化、具体化,作为参考的基础,把部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按照模块整理后作为定制化选项。用大家都喜爱的火锅做个类比,N是满足若干人份的底料(对应不同行业)、配菜、调料等,X是各类定量的荤素菜,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像点菜一样进行灵活搭配,并快速实现转型。

注塑企业快速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以下基本要求:

1.设备升级,实现智能互联

注塑工厂设备品牌千差万别,很难做到全厂统一,注塑工厂想要往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难题是设备联网。相对来讲,新设备联网相对比较容易,老旧设备可以加装数采系统与接口模块、通讯协议软件、数控系统模块、传感器等进行改造,实现向智能互联装备的转换,并能自动采集设备状态、位置与产能等各种参数等数据,实时了解设备信息。

2.实现生产数据完整采集

通过加装智能传感器、4G/5G模块、LoRa、NB-IoT、智能网关等方式,实现设备联网与生产系统的集成,可自动采集生产数据,结合大数据算法分析,以工厂看板、图表、APP等形式呈现。企业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工艺与项目配置,模具管理,设备维修及保养预警等,能够让注塑车间变得更加“智能化”。同时,设备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去了解真正“好”的注塑工艺,当参数出现偏差的时候,能够实时预警,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良率,杜绝不良产品的发生。

3.物料打码、标识与扫码

物料、易耗件、半成品直至成品的制造过程通过打码、标识与扫码,采集产品产量、质量及生产进度等数据,实现从物料、半成品到成品出库整个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条码实现产品追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等。比如,如果某一批次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到这批次产品是哪一台设备生产的,生产时间和生产人员都可以追踪到。这是数字化最基础的一个应用。更深层次的,可以把质量信息统计起来,把所有的生产设备监控起来,进而来做数据分析。比如,可以知道,某台设备最近在某个时间段频繁出现不良,那么系统就会告知管理人员排查故障。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判断是人员问题,还是设备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4.智能排产和科学生产

注塑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客户交期日趋严格,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时间,更少的库存,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比如改变依靠人工经验的EXCEL排产,利用智能排产实现最优化的排程,可以最大化降低人员成本,提高排产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合理的计划排程,实现按需生产,精益制造,柔性制造,使企业生产与经营无缝衔接,实现生产科学性、高效性、灵活性,从而带动整个工厂更加快速、高效运作,缩短周期,提升产能。

5.全员联网与人机协同

不同层级人员通过使用智能终端(PC、平板、移动设备)与云平台实现互联,实现企业全员联网与人机系统协同,采集领料表单、加工工单、工艺文件、操作规范、质量检验、成本管控、订单管理等产、供、进、存、销等相关联业务的数据实时共享。

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如人、财、物、水、电、气等;优化生产过程,如工艺优化、生产节拍优化、排产优化、质检方式优化(智能质检)、保养维修优化;优化工作流程,如产、供、销、进、存等管理人员之间的互相关系的优化,全员可视化和协同化生产。

从行业和企业层面,对于注塑企业来说,其发展壮大、生存之道才是最实际的,简单来说是提高营收和盈利能力,最直观的追求是提质、降本、增效。所以数字化智能化落地到注塑企业,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序展开(量体裁衣),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推行智能制造,不要刻意追求数字化,想清楚企业的痛点、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数字化首先是工具,其次才是目标,争取用20%的资金投入,解决80%的基本问题。

从目前行业里的成功案例来看,注塑企业不必过多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自动化),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渐转向数字化。简单来说在一定的基础上先进行数字化,反向带动自动化,逐步实现智能化。针对个别投入大、难度高的环节,等到管理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以后再去尝试,可以尽可能降低风险。

在推进注塑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泛盾注塑云从生产现场管理到生产决策管理场景,搭建多接入、广覆盖、可视化的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覆盖从订单下达到成品交付的全过程,提供包括生产数据采集及智能分析、一键智能排产及调度管理、物料管理、成品及半成品管理、设备监控、模具生命周期管理、质量追溯、供应链管理等,管控整个生产过程,提高注塑车间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溯源制造、透明制造、敏捷制造,从而提升整个工厂的智能制造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