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周尔双,朱贝贝)
1.创世纪:高端数控机床细分龙头,剥离结构件业务轻装上阵
1.1.剥离结构件完成,聚焦高端制造重获新生
公司以塑胶/金属结构件起家,其前身为广东劲胜智能,年劲胜智能收购深圳创世纪后迅速切入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并抓住3C崛起机遇成为钻攻机领域国产龙头。年公司将业务领域延伸至通用机床,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领域实现快速突破。年公司基本完成消费电子产品精密结构件业务剥离工作,目前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两大业务板块,已成为我国高端智能装备行业领导者和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创世纪创始人夏军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创世纪前身劲胜智能原第一大股东为劲辉国际有限公司(后简称“劲辉国际”),截至年4月持股比例高达56.16%。夏军先生原为深圳创世纪创始人,年深圳创世纪被劲胜智能收购后通过换股方式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至年4月持股比例达10.75%,劲辉国际在股权稀释后持股比例降至29.08%。随后由于公司陷入经营泥潭,劲辉国际开始持续减持公司股份,至年4月,劲辉国际持股比例已降至5.70%。年夏军先生临危受命接任公司董事长,并带领原管理层成功剥离亏损业务,实现上市公司的重生,其持股比例也通过参与定增与股权激励持续提升,至年4月15日,夏军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凌慧女士、深圳创世纪投资中心合计持股比例为20.60%,共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高端智能装备业务产品主要分为3C系列产品和通用系列产品。
(1)3C系列产品:包括高速钻铣攻牙加工中心(后简称“钻攻机”)、精雕机、热弯机、走心机等;其中钻攻机是公司3C系列的核心产品,是一种集铣、钻、镗和攻丝等多种加工功能为一体的机床,具备高速度、高效率、高表面光洁度、高速换刀等优势。
(2)通用系列产品:包括立式加工中心系列、龙门加工中心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系列、数控车床系列等。其中立式加工中心是公司目前通用系列的拳头产品,具备高速、高效、高精,能满足快速切削、批量化加工需求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5G通讯、五金模具、汽车领域件等领域。
1.2.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业务,年整体业绩亮眼
公司于年开始逐步剥离亏损结构件业务,处置相关资产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年净利润亏损较大。至年底结构件业虽已基本剥离,但年内仍带来部分非主营业务影响(资产减值损失0.3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1.65亿元),此外公司年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亿元,也对公司净利润造成影响。然而得益于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迅速发展,年公司整体业绩仍十分亮眼,实现营收52.6亿元,同比+53.6%;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7%。高端智能装备业务发展向好,主要原因系:①公司钻攻机产品在3C领域持续渗透核心客户,不断扩大客户群和产品群,提高市场占有率,钻攻机年出货量已超过1万台。②通用机床领域后发先至,通用立加年出货量超过1万台,连续3年实现翻倍,同时卧加、龙门等出货量也较年同比大幅增长。
子公司创世纪机械是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载体。年营业收入达43.2亿元,-年CAGR=85.2%,净利润达3.6亿元,-年CAGR=58.7%,实现快速增长。-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系3C行业低迷影响,智能手机市场负增长,公司钻攻机销量下降所致。目前以数控机床为主体的高端装备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核心主营业务,同时通用机床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将平滑3C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公司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大幅改善。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0.0%,同比+8pct,销售净利率达9.4%,同比+29.5pct。费用率方面,公司持续推动结构件业务的组织精简和人力整合,费用开支有效减少,年期间费用率为18.7%,同比-4.6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降低1/3/0.7pct。
创世纪机械年销售净利率为8.3%,同比-0.4pct,自年以来持续下滑,主要原因系:1)公司业务逐步向通用机床扩张,而通用机床毛利率普遍低于钻攻机,业务结构的变化拉低利润率水平。2)通用机床业务仍处于扩张阶段,公司为迅速开拓市场牺牲部分利润;3)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销售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租赁和二手机置换销售模式占比提升,而相较于直接销售租赁和置换的毛利率较低,多重因素导致创世纪机械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我们判断短期内,公司钻攻机业务已趋于成熟,将保持30%-35%的毛利率水平。通用机床业务随着收入逐步扩张,规模效应凸显,毛利率有望逐步接近30%。销售净利率方面,随着亏损业务影响的彻底消除,期间费用率逐步降低,仍将保持增长。长期来看,随着公司通用机床业务规模效应凸显,毛利率向好,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3.股权激励凝聚骨干力量,回购股份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年12月,为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骨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发布《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该激励计划共分为3个归属期,分别以-年公司营业收入为考核标准,若考核标准达成,则同意公司以4元/股价格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等名激励对象授予万股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来自高端智能装备业务,表明未来公司集中人力和资源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决心。
拟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年3月,公司发布公告,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且有效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拟实施回购股份。本次回购总金额为2-4亿元,按照最高回购价格19.7元/股(含)计算,拟回购股份数量区间为已发行总股本的0.66%-1.32%。此次回购股份拟全部用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在稳定投资者预期及利益的同时,有效绑定核心人才,助力公司成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机床行业拐点已现,民营企业有望崛起
2.1.机床行业“大而不强”,高端领域亟待突破
国内机床产业年产值达千亿规模,是全球最大市场。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对世界机床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年全球机床消费为.8亿欧元,其中,中国机床消费为.1亿欧元,全球占比为32.49%;生产端与消费端类似,年全球机床产值为.6亿欧元,其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年产值约为.5亿欧元,全球占比为29.29%。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但从三个维度来看,当前“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1)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基本完成普通机床向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变,正处于由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向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型阶段,高档机床仍存在大量进口需求。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年中国机床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1.4亿美元,较年的19.5亿美元小幅上升,但逆差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由年的19.5%降低至年的16.7%。究其根本,主要系高档数控机床尚不能实现国产化,较大程度依靠进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分析》,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82%,中档65%,高档仅6%,高档数控机床几乎完全依靠进口。
2)从高档机床占比来看,我们预计高档机床约占国内机床市场的10-15%左右。根据中国制造《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年版)》中的定义,高档数控机床是指具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网络通信等功能的数控机床。根据《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杨正泽、李向东编著),将采用半闭环的直流伺服系统及交流伺服系统的数控机床划分为高档;将2-4轴或3-5轴以上的数控机床划分为高档;将具有通信和联网功能的数控机床划分为高档;将具有三维图形显示功能的数控机床划分为高档。通过调研以及相关测算,我们判断目前中国机床行业存量市场中55-60%左右的机床为低档机床;25-30%的机床为中档机床;高档机床占比仅为10-15%左右,机床行业“大而不强”特征凸显。
3)从机床附加价值来看,国内机床较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年以来机床的进口均价在6.0-10.1万美元/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均价仅仅-美元/台,价格相差甚远。国产机床价值附加量不高,出口产品也较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2.2.三分天下,民营企业崛起进行时
我国机床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产业集中度不高,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目前行业整体呈现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分天下之势。
第一阵营: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机床企业中,大多数直接在中国投资或者合资建厂。汽车行业、模具行业、航天航空等行业是高档数控机床的消费主力,这部分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基于其规模及技术领导力,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第一阵营。
第二阵营:具备一定技术实力和知名度的民企和国企。国营企业“十八罗汉”曾为我国机床工业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体制僵化等原因逐步没落,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机床工业新的主力军,我国机床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的统计,年规模以上金属切削机床企业为家,其中,国有(含集体)控股、私人控股和外资(含港澳台)控股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1家、家和家,上述三类企业拥有资产占比分别为38.3%、48.8%、10.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8.4%、68.7%、10.8%;实现利润的占比分别为-12%、97%、13.4%。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更以不足一半的资产占有贡献了近七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近乎百分之百的利润。
近年来,随着中国机床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机床技术水平的进步,性价比和服务已经成为用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