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材科技研究报告玻纤叶片行业龙头布局锂

来源:模具设计 时间:2023/7/24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陈浩武)

投资分析:玻纤、叶片、锂膜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建材龙头

公司简介:国内玻纤及叶片领域龙头,第三大主业锂膜业务快速起势

历史悠久,背靠中国建材集团。中材科技成立于年,其前身为成立于年的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成立于年的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和成立于年的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公司于年在深交所上市。年“两材重组”后,公司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0.24%。股东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能为公司提供业务发展、授信和担保等多方面支持。

收购中材叶片、泰山玻纤、湖南中锂,搭建产业版图。年,公司收购中材叶片,形成了风电叶片、高压复合气瓶和膜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产品业务紧扣能源交通、资源环境、航空航天等中长期前景较为乐观的产业领域。年,受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驱动,锂电池隔膜行业发展迅速,公司锂电池隔膜项目陆续投产,开始起势,公司年报首次将锂电池隔膜业务列入主要业务。年,公司收购泰山玻纤并设立中材锂膜,公司主营业务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展开。同时,由于气瓶产业受油价下调、新能源汽车冲击影响景气度持续下降,公司收缩了该部分业务。公司年收购湖南中锂,产业版图基本构建完成,全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和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公司的风电叶片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玻纤产能全国第二,锂膜产能快速扩张,三大业务板块并驾齐驱,主营业务占营收比例超过75%。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制品业务收入占比41%,风电叶片业务占比32%,锂膜占比5%。公司其他板块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膜材料制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高压复合气瓶、少量贸易和水务。(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玻纤年产能全球第三。公司的玻纤产品包括无捻粗纱、热塑性短切纤维、风电纱、电子布等,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环保、电子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公司销售区域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同时出口北美、欧洲、中东、亚太、中南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玻纤产品海外收入占比为20%。截至年,公司玻璃纤维年产能近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三。

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供应商。公司向国内大中型的风电主机厂商提供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产品,拥有6大系列风电叶片产品,适用于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海上等不同运行环境。公司拥有七个风电叶片产业基地,风电叶片销售区域覆盖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等23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年末,公司累计在全球装机约10,套,是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供应商。

发力第三主业锂膜业务。公司的锂膜产品覆盖5-20μm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其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3C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等。目前公司已在山东滕州、湖南常德、湖南宁乡以及内蒙呼和浩特布局4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10亿平米。公司于年完成锂膜业务的资产整合,未来锂膜产能将会加速释放,计划于“十四五”期间达到70亿平米。

盈利稳健增长。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电子、风电等行业利好政策,行业快速发展,且玻纤、风电叶片行业格局不断改善,龙头效应明显,公司营收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CAGR分别为24.6%和43.8%。且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远超归母净利润,盈利质量较高。

公司将氢能业务作为战略培育产业。公司气瓶业务通过子公司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展开,储氢气瓶产品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道路交通、轨道交通、船舶及备用电源等多个领域,具备从1.5L-L的批量制造能力以及快速定制化设计开发能力。年,公司储氢气瓶市场份额居国内领先地位,产销量及营收均同比增长20%以上。由于氢能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氢气瓶业务目前占公司盈利比重较小。

多主业布局缓和行业波动影响。年,发改委发布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下调通知,风电抢装潮回归平静,公司风电叶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pct;年,国内玻纤产能大量投放,供需格局严重失衡,玻纤及制品价格进入历史低位,年公司玻纤业务增速下滑近30pct。公司的多主营业务布局使得整体业绩获得了缓冲,年、年公司营业收入仍然保持了10pct以上的增长,凸显其盈利韧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玻纤行业:需求平稳增长,行业壁垒提高,竞争格局改善

玻纤下游建筑、交通、电子、风电需求平稳增长

玻纤性能优异,应用广泛,增速与宏观经济挂钩。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常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绝热保温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玻纤增强材料价廉、质轻、性优,更为节能环保。根据欧文斯科宁财报,过去35年全球玻纤需求量增速约为GDP增速的1.6倍。根据GrandViewresearch测算,到年,全球玻璃纤维市场规模将达.7亿美元,年到年CAGR为5.9%。

玻纤下游应用中建筑占比1/3,交通、电子、风电领域增长潜力大。全球玻纤下游需求中,建筑、电子、交通、管罐、工业应用、新能源环保分别占比34%、21%、16%、12%、10%和7%。其中,建筑、管罐等领域周期属性较强,而交通、新能源领域成长属性较强,因此玻纤行业兼具了周期和成长的双重属性。受益于我国风电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玻纤下游应用中风电领域占比有明显提升。

玻纤运用在建筑材料中可以起到承重、防水和保温的作用。

建筑业是玻纤应用最广泛、需求最大的领域。在工程前期,玻纤主要应用在建筑物承重结构和给排水工程;在后期主要应用在防水材料、外墙、顶棚等区域。我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趋稳,对玻纤建筑材料市场提供持续支撑。未来,建筑领域的玻纤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地产、基建行业回暖。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地产政策表态较为积极,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政策定调稳增长,地产稳需求,建筑用玻纤需求边际改善。年3月,两会召开,年GDP增速目标5.5%,处于原先预期的5.0%-5.5%的上限,体现出中央“稳增长”的信心,基建的重要性得到提升。

政策助力绿色建材发展。将玻纤应用于建筑外墙,其绝热性能可以为建筑提供保温、节能的作用。工信部和住建部共同制定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指出,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绿色建筑应用比例将达到50%,试点示范工程应用比例将达到70%,既有建筑改造应用比例将提高到80%。在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下,该类应用会逐步推广。

使用玻纤材料是汽车实现轻量化的重要途径

汽车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化趋势。近年来,各国纷纷提高汽车油耗标准。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到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为乘用车降到5.0升/百公里;到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升/百公里。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油耗降低的重要方式。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整车质量每降低10%,油耗可降低6-8%,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减少近3%。汽车工业生产中,千克汽车塑料可代替金属材料-千克。且新能源汽车对于轻量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轻量化可以增加其续航里程,从而减少动力电池更换次数、降低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持续拉动对玻纤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电子纱是覆铜板的原材料之一

电子布由电子纱编制而成,是覆铜板(CCL)的关键原材料。电子布约占覆铜板成本的25%-40%,而覆铜板是制备印制电路板(PCB)的核心环节。PCB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作为重要的电子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医疗、汽车等行业。中国PCB产值稳健增长。21世纪以来,由于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且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全球PCB产业链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其中又以大陆地区为主导。年-年,中国PCB产值从亿美元增至亿美元,CAGR为6.7%,中国占全球PCB产值比例从48%提升至54%。

5G基站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布行业的发展。全球通讯技术正逐渐从4G过渡到5G,由于5G基站辐射半径小,其建设密度大于4G基站,带动PCB的用量大幅提升。截至年12月,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5万个,占全球70%以上。年,我国目标新建超过60万座5G基站,预计年底基站总数将达到万座。此外,新能源车专用的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逆变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均需要应用大量的PCB,据产业信息网数据,其单车电子布用量是传统普通燃油车的4-5倍。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车用电子布的市场也会快速扩张。

电子布呈现轻型化、高端化趋势。由于下游电子产品呈现薄型、小型、轻型化趋势,基础材料电子布也需要满足相应要求。同时行业对电子布低介/低损耗、高耐等性能要求也日趋增加,电子布呈现出明显的高端化趋势。

风电用玻纤将保持平稳增长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将由快速放量转为平稳增长。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94GW,全球累计风电装机量达到GW。尽管年的风电抢装潮结束,风电行业增速会下滑,但是在世界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风电行业前景仍然向好。协会预计-年全球每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CAGR为4%。我们假设玻纤风电叶片每年维修需求占存量的1%,且根据行业协会数据,每1MW风电装机容量的玻纤纱用量约为7吨,测算得到-年风电装机带来的玻纤纱需求约为万吨。

玻纤行业壁垒提高,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玻纤产能快速扩张。我国玻纤产能从年的万吨增至年的万吨,CAGR为11.2%。年我国玻纤产能集中投放,年内新增产能达90万吨。年-年,随着行业管控加强及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走低导致落后产能出清,我国玻纤产能恢复平稳增长。年,受玻纤产品价格上涨驱动,国内厂商扩产意愿强烈,年内新增产约90万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玻纤行业有较高的竞争壁垒,主要分为政策壁垒、资金壁垒及技术壁垒三个方面

玻纤行业政策壁垒不断提高。出于环境保护、规范行业竞争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文件,对玻纤行业的产能投放、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年工信部《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规定新建无碱玻纤池窑粗纱单线规模8万吨以上,池窑粗纱产品综合能耗降低至0.4吨标煤/吨纱,较年分别提高了%和降低了60%。此外,年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行业年度玻璃纤维纱实际总产量同比增速控制在不高于当年GDP增速3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能耗标准,且提出了玻璃纤维产品结构优化要求。该文件指出,截止到“十四五”末,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纱产量占比要从目前不足30%提升至50%及以上。政策壁垒不断提高,对淘汰行业落后产能,产业结构升级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龙头企业市占率的提升。

玻纤产能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玻纤属于重资产行业,每万吨粗纱玻纤产能需要约1.5亿元投资,而玻纤高端产品的每万吨投资额远高于普通玻纤纱。

先进的池窑拉丝法在国内仅为几家大型玻纤生产企业掌握。生产过程中对窑炉、浸润剂配方、多孔漏板、粘结剂方面技术的掌握程度都会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成本明显低于对手。此外,玻纤下游需求较为分散,企业需要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才能满足不同的需求。

玻纤行业呈现寡头垄断市场格局,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会持续提升。由于玻纤行业存在政策、资金、技术壁垒,中小企业在产能布局以及先进技术上都存在劣势,行业长期呈现寡头垄断格局。近年来,国内玻纤行业发展快速,国内玻纤制造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且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抢占大量海外市场。全球玻纤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国内,预计国内玻纤产能在全球占比在未来几年会持续提升。我国前三大玻纤企业为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年国内玻纤企业CR5为71%,年2月该比例上升3pct至74%,其中泰山玻纤市占率提升3pct。(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玻纤行业供需平衡情况

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玻纤需求增速为8.3%。预计-年,玻纤下游需求中复合材料增强市场、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以及覆铜板市场将保持高于当期国家GDP2-3%,4%以及3%的同比增速。其中复合材料增强市场主要包括在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建筑工程、能源环保、化工防腐及体育休闲、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武器军工等领域应用的玻纤新材料及各类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主要包括在墙体保温、水泥及混凝土制品增强、防水卷材、高温烟气过滤、高端保温毡材/复合板材、各类电气设备绝缘材料体系、智能型土工材料体系等领域应用的玻纤纺织材料。年复合材料增强市场、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和覆铜板市场对玻纤的需求分别为万吨、70万吨以及80万吨,此外年玻纤净出口万吨。我们预测-年中国GDP增速为5-6%,且假设玻纤净出口占总需求比例为20%,由此测算得到年-年玻纤总需求量增速为8.3%,到年,玻纤总需求将超过万吨。

、年国内玻纤新投放产能较多。年我国玻纤新点火及冷修复产产能万吨,考虑产能爬坡阶段以及年内进入冷修的产能,有效新增产能相对有限。年末国内玻纤在产产能约为万吨,供需格局较为平衡。年预计新点火玻纤产能万吨,其中无碱粗纱88万吨,电子纱16万吨。由于新点火产能需要经历1-2月的产能爬坡阶段,能耗管控措施趋严,且近期铂铑金属价格维持高位,实际年内有效新增产能有限。

龙头企业扩产积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年中国巨石、泰山玻纤分别新增产能36万吨/16万吨,占总年内点火产能的34%和15%,位列第一、第二位。玻纤龙头企业扩产积极,巩固龙头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公司玻纤业务营收增长,产销率保持高位,产能不断扩张升级

公司玻纤业务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该板块收入87.5亿元,-年玻纤业务营业收入CAGR达18.2%。年,受国内新增产能集中投放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行业供需格局失衡,景气度下降,竞争加剧。公司持续优化产品格局,布局景气度较好的高端玻纤产品产能,且不断推进降本增效,整体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年营收仍保持正增速,在年疫情冲击下仍实现了16.8%的高速增长。年,受益于玻纤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PCB产业需求旺盛以及出口订单增长,玻纤行业全年高度景气,公司玻纤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8%。

玻纤产品产销率保持高位。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制品销量万吨,为历史新高。-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制品销量CAGR为13%,产销率始终保持高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第二大玻纤企业,产能规模万吨。公司在山东省有2个玻纤生产基地,泰山玻纤新区和泰山玻纤邹城公司。年2月,子公司泰山玻纤收购中材金晶%股权,年产能提升8万吨,抢抓玻纤高价位市场周期。泰山玻纤F09线年产9万吨高性能玻纤和ZF06线年产6.5万吨细纱生产线分别于年9月和12月点火。截至年3月,公司投入运行的生产线共计17条,玻璃纤维年产能超万吨,较年产能翻番。

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且有较强的盈利韧性

公司毛利率水平稳定在30%以上。-年间,公司玻纤业务毛利率稳定在31%-36%,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年,行业新增供给冲击叠加需求减弱,行业景气度下降,主要玻纤企业的毛利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中国巨石毛利率下降10pct,而受益于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泰山玻纤风电产品、热塑产品销量有所提升,玻纤业务板块毛利率仅下降3.5pct,下降幅度较为温和。年,玻纤下游需求旺盛,行业高度景气,公司玻纤业务毛利率上升11pct至42.7%。

公司通过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冷修升级旧产线降本增效

玻纤的成本主要分为原材料、能耗、人工和折旧。三类成本约各占玻纤成本的三分之一。主要原材料有叶腊石、生石灰、其他石粉等,其中叶腊石占比最高。能耗中天然气和电力占比较大,其中天然气在能耗中占比均为30%-40%。

公司布局叶腊石、生石灰等原材料上游产能。公司所用叶腊石全部由全资子公司泰安华泰非金属微粉有限公司负责采购,华泰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一周一次电话沟通其生产经营情况,保持充足的后备供应商,且始终保持三个月的叶腊石原料储备。年,华泰非金属微粉有限公司年产43万吨粉料加工线投产。公司的生石灰、石英粉及磞钙石等矿石材料通过每年度的市场招标确定供应商,主要以半年左右的长期合同为主。年10月,全资子公司泰山玻纤与北方水泥共同出资25,万元设立开原泰山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年产万吨活性石灰生产线项目,其中泰山玻纤出资12,万元,持股49%。该投资有利于公司保障玻纤生产所需活性石灰的供应以及进一步稳定原材料价格。(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淘汰落后产线,冷修扩容旧产线,新建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整体产能不断优化。年,应政府征地要求,泰山玻纤迁入满庄新区新址。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淘汰老旧小生产线。公司于年陆续关停旧厂2号、3号及9号生产线,至年8月,旧厂所有生产线全部关停。年,公司对邹城3线进行了冷修改造,其产能由年产6万吨无碱纱提升至9万吨。公司计划对邹城1线及邹城4线进行冷修技改,其中1线冷修扩容后电子纱产能将从1.7万吨提升至6万吨,4线风电纱产能将从6万吨提升至10万吨。据公司年信用评级报告,公司于年投资的年产5,吨超细电子纱项目和年产6,万米电子布项目于年9月末已开始调试试生产,建成后公司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年4月,公司公告产线改造项目,计划投资6.2亿元将年停产的邹城2线改造为年产6万吨高模高强玻璃纤维生产线,新线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大功率风电叶片及海上风电等领域,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泰山玻纤产品结构,强化公司内部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积极布局产业链下游,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丰富产品线。年,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玻璃纤维废丝综合利用及包材配套项目,建成后可有效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年,公司计划投资建设定位于延伸玻璃纤维应用产业链的湿法毡项目;年,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托盘项目,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公司吨玻纤原料成本下降,降本增效效果明显。经测算,公司的吨玻纤直接材料(叶腊石、石英砂、浸润剂等与生产玻纤产品相关的原材料)成本从年的1,元下降至年的1,元,较中国巨石高出75元/吨,比重庆国际低元/吨;公司的吨天然气成本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从年的元/吨下降至年的元/吨。

公司研发能力强大,引领玻纤生产技术进步,高端产品具备优势

设计院背景使其在玻纤研发能力具上有明显优势。公司拥有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和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三个转制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山玻纤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公司引领了玻纤生产技术的进步。公司在无碱玻纤大型池窑设计、窑炉纯氧燃烧技术、专用漏板设计、大型离线短切纤维生产线、全自动物流输送等领域拥有国际先进的自主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完备,覆盖几乎所有产品大类。

公司研发成果包含高强高模风电纱、低介电电子纱、超薄电子布等高端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S-1HM高模高强玻璃纤维及织物广泛应用于大功率风电叶片,TLD低介电短切玻璃纤维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5G通信等新基建领域。年第三代高模量玻纤THM-1实现稳定生产,碳-玻混拉大梁完成研发试制。BC0、BC级(5μm以下)超细电子纱于年开发成功,于年实现稳定生产;年上半年,公司系列超薄电子布已批量生产,系列超薄电子布已完成试制并进入客户测试验证,系列超薄电子布正在进行试制。

公司高端产能占比不断提升。同质化程度严重、附加值较低的粗纱产品价格竞争激烈,易受供需变化的影响,而中高端产品的价格整体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年-年,公司电子细纱、风电纱、热塑材料等高端产品产能占比从50%提升到65%。年9月,泰山玻纤满莊新区F09线高强高模玻纤项目点火;年12月,邹城F06线年产6.5万吨细纱项目点火。公司高附加值产品产能持续扩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能进一步满足高景气行业的需求且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在风电纱领域市占率第二。国内风电纱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中国巨石、泰山玻纤和重庆国际是国内风电纱三大巨头,年CR3超过90%,远超国内玻纤产能CR3的69%。风电纱的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行业内参与者较少,且头部企业拥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因此行业集中度高且竞争格局稳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玻纤业务总结与展望

玻纤行业需求端稳定增长,供给端产能有序释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玻纤下游应用主要领域为建筑、交通、电子、风电、环保等,在当前基建发力、促进内需、环保要求提升的大背景下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受玻纤及制品高价驱动,年行业新点火产能合计约万吨,其中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分别新点火产能36/16万吨,远超其他厂商,龙头市占率继续提升。随着政策壁垒不断升级,对产业内新增产线产能、技术要求持续提高,行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持续降本增效,产品结构优化,公司作为玻纤龙头在未来仍有较好的成长性。截至年末,公司玻纤产能约为万吨,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公司通过冷修技改旧产线、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布局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建设废丝利用项目等方式持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主攻技术升级,深度挖掘需求,比如公司研发的S-1HM风电纱产品以及高强高模产品THM都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价值贡献。在高端领域比如低介电、扁平玻纤等,公司持续进行研发,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迎合市场需求。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风电叶片行业:行业景气度、集中度高,高端叶片供不应求

风电叶片需求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呈现大型化、轻量化、高性能趋势

全球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从GW增至GW,CAGR为10%。同期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从GW增至GW,CAGR达17%。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93GW,同比增长54%,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其中中国的新增容量占比超过50%。步入年,中国陆上风电补贴优惠政策结束,美国风电行业的生产税收抵免(PTC)也逐步到期,一轮风电抢装潮结束,但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93GW,与年基本持平。据全球风能协会预测,-年全球新增装机量CAGR将保持4%,五年内新增装机量超过GW,行业呈现稳定发展趋势。

海上风电装机量增速将远超陆上风电,发展空间较大。在全球及国内,海上风电占比都出现了快速提升,-年全球及国内海上风电装机量CAGR分别为31%和75%,远超陆上风电装机量增速。年是我国海上风电享受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与年陆上风电抢装的情况相同,年内我国海上风电高度景气,新增装机容量16.9GW,接近年累计装机容量的2倍。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建设期中的设备费用、施工安装费用显著增加,且运行期的维护成本也远高于陆上风电,目前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海上风电具有风力资源丰富、运行效率高、不占用土地、适合大规模建设等优点,发展前景较好。据全球风能协会预测,-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CAGR接近30%,年新增装机容量在年将超过20GW。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优渥,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将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和广西等沿海地区开发海上风电,年、年总装机规模分别达到71GW、GW。

考虑风电数据轮动,预计年下半年我国风电需求回暖:风电数据主要包括“招标-投资-装机”,招标与投资的增长率峰值早于装机,三个环节之间峰值时滞一般4个季度。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风电招标与投资分别在Q4和Q3达到峰值;而Q4风电装机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Q4增速就达到%。Q4风机招标出现新一轮高峰,海上风电需求旺盛,我们预计年下半年风电投资与新增装机将回暖。价格战导致的风机招标价格大幅下滑对部分核心零部件盈利形成较大挑战,年下半年零部件价格有望提升以传导原材料价格压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规模效应有效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成本报告,-年间,陆上风电成本下降39%,海上风电成本下降29%。规模效应对风电降本增效的作用显著,提高单机功率、达到规模经济可以帮助均摊前期成本、装机成本、维修成本等可变费用。

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叶片越大,其受风面积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叶片越大要求风电机组越高,据中国风能协会调研报告,保持0.5的风切变不变,塔架高度从m增加到m,年平均风速将从5.0m/s增加到5.53m/s,年满发小时数将提升20%。因此,风电叶片大型化能有效提高风电机组利用率,降低度电成本。据全球风能协会数据,年,叶轮直径在91-米的风机占到当年全球新增装机的49.5%,而年,该直径范围的风机占比已经下降到10.7%,而叶轮直径为-米的风机占比52.5%,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我国年新增风电装机的平均叶轮直径为米,而年新增项目中,叶轮直径米以上已经成为主流。年9月,中国海装大连公司下线10兆瓦机组,叶轮直径达米,是目前国内风轮直径最大、全球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高的10兆瓦级别海上风电机组。据全球风能协会预测,未来五年,陆上风机叶片长度-米,海上风机叶片长度-米将成为行业主流。

风电叶片的壁垒涉及三个方面:叶片设计能力、叶片材料技术以及生产制造工艺

风电叶片的设计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及经验积累。风电叶片的设计是从飞机的机翼引申而来,其中涉及到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领域知识及经验,叶片的结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安全性、使用寿命等,而行业龙头企业往往拥有数十年的相关经验积累。

叶片材料技术对叶片性能、生产成本都有重要影响。目前风电叶片主流的材料体系是玻纤和环氧树脂。尽管碳纤维的模量和强度都更高,且重量更轻,但因其成本过高,且碳纤维叶片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目前的应用局限在海上风电的大型机组,行业中大批量运用的还是玻纤为基础材料的叶片。玻纤叶片的性能提升及碳纤维叶片的成本控制都是行业技术进步的方向。

叶片大型化趋势对模具的更新换代提出更高要求。叶片的生产制造需要用到模具,在叶片大型化、轻量化发展趋势下,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较快,需要企业及时更换模具以实行扩产或产品结构调整,而模具的设计和生产要求其具有长期的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积累。

叶片大型化趋势提高了风电叶片行业的竞争壁垒。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大带来了自重增重的问题,对叶片材料、气动结构设计、制作工艺等要求进一步提升。风机成本结构中,叶片成本约15-20%,而叶片材料成本占叶片成本70%。碳纤维叶片重量较传统的玻纤复合材料更轻,且强度和模量更高,但是目前由于碳纤维成本高且工艺难度较大,在叶片中广泛运用的还是玻纤复合材料。未来,叶片行业将会延续大型化、轻量化、以及高性能的趋势。

风电叶片制造行业集中度高

风电叶片制造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叶片制造商上游为叶片原材料供应商,包括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结构胶、芯材等。叶片产品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终端客户为风电场开发商。风电叶片制造在产业链中位于中游,面临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风电机组整机商两方面的压力,其毛利率水平在20%左右,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水平。

全球风电机组整机商集中度较高。据能源调研机构WoodMackenzie数据,年全球风电机组整机商CR5为58%,CR15为96%,行业集中度较高。排名前五的厂商为维斯塔斯,金风科技,GE,远景科技,以及西门子歌美飒,其市占率分别为15%,13%,12%,10%及8%。在世界前15大风电机组整机商中,中国公司占据10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国内风电机组整机商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年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CR5从63%上升至71%,CR10从81%上升至97%,行业集中度较高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下游整机商集中度高也致使叶片制造商客户资源壁垒升高,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公司风电叶片产能规模全球第三。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统计,截至年12月,全球叶片产能前十大公司分别为通用电气、维斯塔斯、中材科技、时代新材、艾朗风电、西门子歌美飒、中复连众、中科宇能、明阳智能及洛阳双瑞,其中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明阳智能自身为风电机组整机商,且10大公司中有7家为中国公司。中材科技年产能达10GW,与时代新材并列,在全球排名第三,在国内排名第一。

拥有海上风电叶片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全球范围内,拥有海上风电叶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截至年12月,国外厂商中只有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以及通用电气已有相关叶片产品,而国内企业中整机厂商明阳智能、东方电气,以及叶片厂商中材科技、中复连众、时代新材、艾朗风电、中科宇能、洛阳双瑞、天顺风能、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天力离岸风电科技等都已有海上风电叶片的生产能力。

风电叶片供需平衡存在地区性、产品结构性差异

目前风电叶片总体供大于求。据全球风能协会测算,全球风电机组整机商自产风电叶片及独立风电叶片厂商年末的总产能约为GW,远超全球叶片年及年的总需求。考虑到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工厂停工及原材料运输问题(拉丁美洲巴沙木以及意大利PVC)、落后叶片产能逐步淘汰、工厂逐步升级大型叶片模具及产线等原因,实际的产能离最大值有较大程度的偏离,供需平衡会好于测算值。

全球各地区的供需平衡存在差异。年,欧洲地区的叶片产能过剩,风电机组整机商的自产叶片产能约为13,兆瓦,基本可以覆盖本地区的需求,因此独立叶片厂商的市场空间较小。而随着欧洲风电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叶片需求在年预计会增至19,兆瓦,供需有望达到平衡。在北美地区,维斯塔斯和西门子歌美飒的自产叶片产能大约为4,兆瓦,可以覆盖该地区约35%的需求量。此外,北美整机商还通过整机商在其他地区的外包产能、其他当地独立叶片厂商以及从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地区进口来满足需求。由于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北美地区从中国进口的叶片数量有限。年,亚太地区的最大产能超过需求的2倍,行业竞争激烈。据全球风能协会报告,在中国,独立风电叶片厂商产能合计约61,兆瓦,整机商自有风电叶片产能约12,兆瓦。尽管年出现一波风电抢装潮,新增装机量34GW,创下历史新高,仍远远低于行业的供给量。因此,国内近几年不断有中小厂商停产出清,而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海外市场的机会。

总体而言,风电行业的景气度持续向好,而供需存在结构性的不平衡。中小型叶片产能严重过剩,而能满足大功率电机需求的大型高性能叶片仍存在缺口。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积累的风电叶片厂商通过完善产业布局,推出高精尖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而缺乏核心技术和经验的三四线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狭窄。

公司叶片市占率持续提升,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风电叶片业务营收受行业政策变化影响较大。我国的风电行业受政策影响明显,近年来出现过两次抢装潮。年风电上网标杆电价首次下调,当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0GW;年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再次调低风电上网电价,并首次明确陆上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表,开启新一轮抢装潮,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2GW,公司叶片收入89.8亿元,同比增长78%。年,受益于双碳政策的推动,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8GW,未发生明显下滑,但是由于风电整机招标价格大幅下降,叠加树脂、结构胶、拉挤板材原材料成本上升,叶片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受到挑战。公司年叶片业务营收69.8亿元,同比下降22.3%

公司风电叶片产销率保持高位。年公司风电叶片产销量分别为GW和14GW。-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制品销量、产量CAGR分别为15.5%、16.6%,产销率始终保持高位。尽管行业景气度受政策影响出现多次波动,公司通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及产能布局,且坚持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在行业低谷时能够潜心研发、降本增效,在行业需求回复时能够快速释放产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风电叶片业务毛利率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我们选取了风电叶片企业中复连众、时代新材与中材科技进行比较。-年间,公司叶片业务毛利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市场景气度变化一致,毛利率水平始终处于行业中上游,盈利能力较好。年上半年公司叶片业务毛利率为21.8%,较中复连众、时代新材分别高出1.1pct、13.0pct;全年叶片业务毛利率为15.8%,同比下降8.2pct。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截至年末,公司叶片年产能4,套。公司拥有江苏阜宁、江西萍乡、河北邯郸、北京延庆、甘肃酒泉、吉林白城、内蒙锡林等七个生产基地。年12月,公司公告计划投资2,万美元在巴西建设年产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项目,是公司海外布局的标志性一步。年3月,公司公告计划分别投资4.9亿元和3.8亿元,在广东阳江建设年产套海上风电叶片制造基地项目以及在陕西榆林建设年产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项目,实现公司在沿海区域的海上叶片产能布局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公司风电叶片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风电叶片市占率从9年的7%提升至年的30%,且已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一。年,行业出现第二轮抢装潮,中材科技等头部企业达到满产满销,下游客户不得不使用二线风电叶片企业的产品,因此市占率出现暂时的下滑。在抢装潮结束后,中材科技市占率再次回升,叶片行业集中度提高。在平价上网政策以及对叶片性能、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的趋势下,三四线风电设备企业将因为成本、技术、客户资源劣势而逐步淘汰出局,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同属中建材集团。国内主要叶片厂商有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中复联众、明阳智能等,其中中材科技与中复联众同属中建材集团。年12月15日,中材科技公告公司并购中复联众交易终止,集团内同业竞争问题尚待解决。

公司叶片业务在原材料、生产技术、产品研发上都有明显竞争优势

公司叶片玻纤原材料50%从子公司泰山玻纤采购,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公司叶片生产中的原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和树脂,在成本中占比约为70%。公司年收购泰山玻纤,在扩展公司主营业务的同时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公司叶片生产所需的玻璃纤维主要从泰山玻纤采购,年自供比例约60%,玻纤采购均价、供应稳定,且泰山玻纤自主研发的THM高模玻纤能够匹配叶片大型化的趋势。年和年,风电业务板块从泰山玻纤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约为7亿、10亿元。

公司叶片扩产及调整灵活性较高。生产技术方面,中材科技子公司北京玻钢院是行业中领先的模具生产企业,赋予中材科技的叶片业务强大的扩产能力和结构调整能力。年,公司完成26项模具更新,产能向80米及以上产品升级,快速响应行业叶片大型化需求。公司目前在研产品包括12MW、14MW米以上的叶片,且预计年能实现90米平台叶片的批量供应。公司对叶片生产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计划联动,年已能稳定实现80米级大叶片24小时脱模、72小时流转、8天交付客户的高效运营。

公司单套叶片输出功率持续提升。产品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及专业人士储备,技术研发能力领跑行业。为顺应风电行业风电机组单机功率提升、风电叶片大型化的趋势,公司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公司实行“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和批产一代”的策略,比同业公司领先1-2年推出大型化产品。经测算,-年间,公司单套叶片平均输出功率持续上升,从年的1.77MW提升至年上半年的3.3MW,提升幅度为87%。年,公司推出的新产品中海上风电的叶片已经能达到米/10MW以上,属于行业顶尖水平。公司的叶片产品结构调整顺应叶片大型化发展及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趋势,有助于稳定并持续提升叶片业务的盈利能力。

公司叶片产品线丰富,且参与制定风电行业标准,有较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公司目前拥有全系列80余款产品,产品开发覆盖1.0-14.0MW。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海上全玻纤叶片Sinoma85.6在福建兴化湾顺利完成吊装,首次实现了国内海上低成本大叶片量产;年公司推出SI85.8、SI84、SI9X-等大叶片新品。此外,年公司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及维护要求》(编号:GB/T25-)正式开始实施,参与制定的国际首个IEC60-5叶片标准发布。

公司国内叶片销售稳中有进,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与国内龙头风机企业深度绑定。拥有龙头风机企业客户资源的风电叶片企业在销售稳定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据全球风能协会资料,公司叶片的主要客户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Windey和GE等。年-年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有明显提升,从年的49%提升至95%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其中最大的客户金风科技销售额占比保持50%左右。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将助力中材科技叶片业务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公司以江苏阜宁国际化工厂及海外研发中心为依托,开拓国际客户。同时,公司是金风科技、远景科技的核心叶片供应商,承担其海外项目的叶片供应。截至年6月,公司已向海外24个国家销售叶片.1MW;年叶片海外销售同比增长.4%。年12月,中材科技公告将在巴西建设年产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中材科技实现叶片产能国际化布局战略,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巴西及周边美洲国家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及市场份额。

风电叶片业务总结与展望

风电需求进入稳健增长阶段,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提升。-年,国内外风电市场都取得了年复合增速超过10%快速发展。受益于新能源、绿色环保的大趋势,全球风电市场仍将保持稳健的发展,其中海上风电增速明显高于陆上风电。风电机组的大功率化、风电叶片大型化、以及海上风电占比逐渐提升的趋势明显,对风电叶片、风电整机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及资金要求,落后产能不断淘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利好竞争能力更强的龙头企业。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叶片生产企业,龙头地位稳固,在叶片生产的三大壁垒:设计能力、材料技术以及生产制造工艺上均有明显竞争优势。公司在国内叶片市场的占有率接近30%,且已连续十余年保持行业第一,叶片业务毛利率始终稳定在行业中上游。子公司北京玻钢院先进的模具生产技术赋能公司扩产和产品结构及时调整的能力,子公司泰山玻纤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且公司研发能力领先同业,拥有自主研发、目前已经量产的的大型海上玻纤叶片,并于年推出了米以上的海上风电叶片产品。

公司采取“两海”战略,发力海上风电及海外市场,作为叶片龙头在未来仍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为顺应行业结构性供需不平衡及海上风电未来增速远高于陆上增速的行业趋势,公司发力高端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单套叶片平均输出功率持续上升,且自主研发Sinoma85.6海上叶片等产品,有利于在未来增速更快的海上叶片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国内叶片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通过承担国内整机商的海外项目叶片供应以及建设国际化工厂及海外研发中心,开拓国际客户,公司的业务已经遍布24个国家,累计在全球装机约10,套。年12月,公司公告将在巴西建设年产套叶片生产基地,有助于公司开拓美洲市场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锂电池隔膜行业:下游需求景气度高,将逐渐消化过量产能,行业供需平衡有望获得明显改善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技术附加值高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原材料之一。锂电池有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锂膜,其在锂电池的成本中占比分别约为51%、12%、4%和7%。锂膜在锂电池中起到三方面的作用:1)将锂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只让电解质离子通过以防止两极接触而发生短路。2)吸附电解质溶液,确保较高的离子电导率。3)在电池发生异常时使电池反应停止,提高安全性。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动力能源、储能电站三大领域。

锂膜的制造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其中干法分为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湿法分为同步拉伸和异步拉伸。湿法隔膜在孔隙结构一致性、拉伸强度、厚度、厚度均匀程度等技术指标上均优于干法隔膜,主要应用于中高端电动车及高端消费电子产品。而干法隔膜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多用于低端电动车、中低端消费电子、储能等对成本较为敏感的领域。涂覆膜是基膜的改良产品,通过在隔膜表面涂覆一层涂层,基膜的热稳定性等特性获得改良,湿法涂覆隔膜的技术指标得以全面超过干法隔膜。各类锂膜中,湿法涂覆锂膜价格湿法基膜价格干法基膜价格,同类锂膜中锂膜厚度越薄,价格越高。

湿法隔膜出货量持续提升,占比70%。-年,我国湿法隔膜出货量及占比均呈现快速增长,出货量从1.3亿平米增至58亿平米,CAGR达72%;湿法隔膜出货量占比从25%提升至74%,已成为主流隔膜产品。同期,我国干法隔膜出货量占比从75%下降至26%,但其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从年的3.2亿平米增至年的20亿平米,CAGR为30%。

我国锂膜国产化比例逐步提升。锂膜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毛利率可以达到50%,是锂电池产业中最具吸引力的细分赛道之一。其生产工艺复杂,资金投入大,且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是锂电池四大材料中最后才实现国产替代的材料。年之前,我国的锂膜市场主要依赖进口。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在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资本助推、以及国内锂膜厂商实力逐步提升的三重因素推动下,-年中国锂膜国产化比例从40%快速上升到了93%,目前干法锂膜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

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以及轻薄化是锂膜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锂膜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有降低生产成本,要求锂膜有适当尺寸的孔径、较高的孔隙率、较低的电阻,以及在保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进行薄化:锂膜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约为10%,开发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的锂膜生产技术对于降低电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锂膜的各项技术指标有助于提升电池性能并提高安全性;下游终端产品之一的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趋势要求锂膜也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对生产设备及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锂电池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以及电化学储能

锂电池主要分为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三类。动力电池大多采用湿法隔膜,主要运用在新能源车领域;消费电池主要使用湿法隔膜,应用于3C类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相机等;储能电池受制于成本要求,主要使用干法隔膜,应用于风电、光电、电网等大型储能设备以及通讯基站、家庭储能等小型储能设备。三类电池中,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动力电池的占比迅速提高,产量占比从年的36%提升至年的68%。(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政策驱动逐步转为市场驱正向循环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年政府首次发布新能源补贴政策,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年补贴政策进入推广阶段,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尽管自年起,政策补贴退坡就已成定局,经历了数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正向循环,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及安全性有所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日益充足大大缓解了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渗透率达13%,较年提升8pct。

新能源汽车将持续拉动锂电池需求。年工信部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规划到年,新能源车销量约占汽车总销量的20%;到年,新能源车销量约占总销量的40%;到年,实现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在政策指引及行业发展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成为动力电池以及锂膜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C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主要为替换需求,但庞大的基数能为消费电池提供支撑。传统3C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目前渗透率都已处于高位,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需求主要为设备更新需求,整体规模增速放缓或是处于负增长,但由于其基数较大,仍能为消费电池需求提供支撑。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96亿部,较年下降20%。年,受益于新机型的推出和产品更新换代需求释放,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出货量3.4亿部,同比增长15%。

新兴电子产品为消费电池带来新的增长点。5G商业化应用进程加速,可穿戴设备日益普及,VR一体机、智能手表等受到热捧。据IDC预测,年中国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0万台;-年间,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CAGR达24.0%。此外,家用投影仪、无线耳机等电子产品也满足了用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据IDC统计,年我国家用投影仪出货量达到万台,同比增长16.0%;年我国无线耳机出货量达1.2亿台,同比增长超20%。新兴电子产品的流行为消费电池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国储能电站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储能项目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极端事件有重要意义,且风力、光伏发电等存在天然不确定性的发电方式需要配套的储能装臵才能实现稳定的能源提供。-年间,我国储能电站装机规模从24.3GW增至43.4GW,CAGR为12.3%。

电化学储能替代抽水储能成为储能装机的发展重点。据CNESA统计,年,全球储能行业结构中,抽水蓄能占比86%,电化学储能位列第二,占比11%。抽水蓄能成本低、使用寿命可以达到40-60年,且技术较为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方式,但是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受地理环境制约,项目投资大且建设周期较长,未来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电化学储能装机成本较高,但电能转换效率较高且响应速度快,在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年间,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规模从MW增5,MW,CAGR为79.3%,远超储能装机规模整体增速。

电化学储能主要使用锂电池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有锂电池、铅蓄电池、超级电容等。近年来,锂电池技术在累积装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且在我国,该比例逐渐与全球比例靠近。-年,锂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占比从86%提升至94%,在我国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占比从68%提升至91%。随着锂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预计未来该比例将继续提升。

储能装机发展空间较大。据彭博新能源预测,年,全球储能累积装机将达到6GW,是年的倍。年,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年要实现装机规模超3,万千瓦,且明确指出要推动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成本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锂电池在储能项目中的推广应用将为锂膜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我国锂电池产销量、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益于锂电池下游产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消费电子领域稳中有进,以及储能领域逐渐起势,-年,中国锂电池产量CAGR为24%,年中国锂电池产量为.6亿只,同比增长22%。锂电池的产量增长带动了上游锂膜的出货量快速增长,-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从11亿平米增长至73亿平米,CAGR达3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锂电池隔膜产能投放周期较长,与快速释放的需求将形成供需错配

锂电池隔膜市场产能过剩,价格自年高点下滑60%。-年,国内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锂膜供不应求,价格处于高位,湿法隔膜价格在5元/平米,干法双拉隔膜价格在2元/平米,在丰厚的利润的驱使下,锂膜产能投放加快,在年有超过25条湿法隔膜产线投产,供需格局逐渐失衡。年2月,《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总体退坡,需求减弱,叠加锂膜产能严重过剩,致使锂膜价格大幅下滑。行业高度竞争、高度市场化,企业盈利发生分化,技术落后、未能达到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被迫退出,锂膜企业数量显著减少,行业集中度提升,逐渐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自年第三季度起,锂膜价格止跌企稳,湿法隔膜单价在1.1元/平米,干法双拉隔膜价格在0.6元/平米,较年的高点下滑70%以上。由于价格大幅下降,-年间,尽管我国锂膜出货量CAGR超过35%,市场规模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全球锂电池隔膜产能将继续放量。-年,国内锂膜产能持续投放,两年间湿法隔膜产能增加14.1亿平米,干法隔膜产能增加4.7亿平米,湿法和干法的有效产能利用率分别在50-60%和60-80%区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预计年,国外新增产能4.1亿平米,日本旭化成、日本东丽、日本住友和日本W-scope分别新增2亿、0.6亿、0.5亿、1亿平米;国内企业大幅扩产,新增产能15亿平米,其中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分别新增8亿、4亿、2亿平米,全球锂膜市场份额将向中国锂膜公司倾斜。年,国内锂膜龙头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皆数次发布项目投资公告,加速产能扩建。此外,也有行业外公司宣布进军锂膜产业,12月末恒力石化宣布引进12条湿法锂膜生产线,年产能16亿平米。日本旭化成、韩国SKIET和日本东丽也在今年公布了扩产计划。

行业供需平衡有望获得明显改善。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带动上游锂膜行业景气度上升,行业供需从供大于求转向供需紧平衡,价格逐步止跌企稳。锂膜头部企业恩捷股份年第一季度与宁德时代签订超50亿元订单的预付款协议,与中创新航签订25亿保供框架合作协议。目前,全球锂电池厂商均在加速扩张,根据产能规划,年全球主要锂电池厂商的产能合计将超过1,GWh,按1GWh锂电池对应1,万平米锂膜测算,年其对应锂膜需求将超过亿平米。据恩捷股份公开调研资料,预计年全球湿法及干法隔膜总需求量在-亿平左右。由于锂膜新增产能的投产需要2年左右的周期,且上游设备厂产能有限限制锂膜产能快速扩张,预计锂膜行业将出现供需周期错配,供需紧张的格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锂膜企业的竞争壁垒主要有技术壁垒、资金壁垒以及资源壁垒。1)锂膜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高分子材料学、电化学、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专业研发人员的需求较大。且锂膜的生产工序复杂,尤其主流产品湿法锂膜有挤出、冷却成型、同步拉伸、萃取、热处理、卷曲分切等多道工序,生产技术及质量控制的优劣会显著影响对成品的良品率。拥有强大研发团队和丰富制造经验的头部公司在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上有显著优势。2)锂膜行业同时也是重资产行业,其单位产能投资额在3-6元/平米,单条产线的投资额在2亿元左右,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3)锂膜行业的上游为设备厂商和锂膜原材料厂商,下游为锂电池厂商。主流锂膜公司选用的生产设备往往来自于日本制钢所、德国布鲁克纳、日本东芝、法国ESOPP等核心设备厂。上游设备厂商的产能较为有限,一条生产线的建设周期大约需要12个月,且生产线的测试周期还需要数月,因此锂膜的扩产周期往往需要近2年时间,难以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动。此外,锂膜公司与下游电池厂商的认证过程较长,需要先试产并送样检测,国内厂商认证时间约为9-12个月,国外厂商认证时间约为18-24个月。因此,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达成稳定合作的锂膜生产企业将拥有明显的时间优势。

我国干湿法锂膜的行业集中度均较高。年,我国湿法锂膜出货量占比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及中材科技,CR3为83%,年CR3为71%,提升了12pct;我国干法锂膜出货量占比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星源材质、惠强新材及中材科技,CR3为73%,较年提升31pct。在我国锂膜产量前十的企业中,恩捷股份、湖南中锂、苏州捷力、河北金力、中材科技、纽米科技6家企业只生产湿法锂膜,惠强新材只生产干法隔膜,星源材质、中科科技、沧州明珠3家企业同时生产干、湿法隔膜产品。

公司将锂膜业务作为第三主业培育,产能、营收快速起势

中材锂膜成立于年3月,由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滕州盈科合众投资管理中心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盈科合众为中材锂膜员工持股平台,中材锂膜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员工合计持股13.33%。

自年起,公司锂膜业务快速扩张。年,公司开始将锂膜产业作为第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投资9.9亿元建设2.4亿平米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年,公司4条年产6,万平米生产线全部建设完成。年,公司启动年产4.08亿平米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建设,并出资9.97亿元收购湖南中锂60%股权,通过外延发展快速扩大产能规模。截至年末,公司在山东滕州、湖南常德、湖南宁乡以及内蒙呼和浩特布局了四个生产基地,具备9.6亿平米基膜产能,其中中材锂膜产能2.4亿平米,湖南中锂产能7.2亿平米。年,公司湖南生产基地17-20#线以及滕州二期5-6#线产能投放,基膜产能超过12亿平米,在建产能29.1亿平米。

锂膜业务营收CAGR超%,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年,公司锂膜业务收入从2,万元增至11.26亿元,CAGR达.6%。锂膜作为公司第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年的0.3%提升至年的5.2%。年公司锂膜产量万平方米,销量万平方米,产销率为96.0%,同比上升29.2pct。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年完成锂膜资产整合

年,公司对中材锂膜和湖南中锂进行资产整合。此前,公司锂电池隔膜业务主体为中材锂膜和湖南中锂。此次资产整合后,公司锂膜业务建立起总部+N个工厂的管控模式,治理结构清晰;此外,增资10亿元将大幅改善中材锂膜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其获得银行授信,提高融资能力。

资产整合后,中材锂膜的管理层人事安排如下:中材锂膜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中材科技提名3名董事,长园一期和长园二期提名1名董事,湘融德创提名1名董事;董事长由中材科技提名的董事担任,经董事会选举产生。中材锂膜总经理、财务总监由中材科技提名,经董事会聘任。中材锂膜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由中材科技、盈科合众各提名1名,职工监事1名;监事会主席由中材科技提名的监事担任,经监事会选举产生。

公司锂膜业务有三方面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及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研发能力强大,涂覆产能占比提升

公司锂膜研发力量雄厚。中材锂膜借力母公司中材科技在膜材料领域二十余年的研发及生产经验,且拥有研发、专业技术人员余人,具有强大的配方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截至年,中材锂膜共有5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制定企业标准1项,且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年,公司完成超薄隔膜、高强度基材、高孔低透气隔膜、耐氧化性隔膜等新产品研制,且7μm高端产品领跑同业,率先实现批量供应。年,公司已具备5-20μm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

高附加值涂覆膜产品产能占比逐步提升。涂覆技术是通过在基膜上覆盖一层材料,对锂膜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提高其性能。涂覆改性主要包括使用以氧化铝为代表的陶瓷涂覆材料以提升锂膜的耐高温性能以及使用以PVDF为代表的有机物涂覆材料以提升锂膜的电化学性能两种方式。涂覆配方及工艺将是打造差异化和定制化锂膜产品的核心要素,是锂膜行业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截止年8月,公司产能涂覆占比约为20%。南京基地年产10.4亿平米项目规划7亿平米基膜产能,3亿涂覆膜产能。未来新建项目均会保持大于等于30%占比。提升高附加值的涂覆膜产品的占比有助于公司强化核心竞争力并提高锂膜业务利润率。

公司通过规模优势、装备国产化以及连续稳定生产降本增效

公司盈利能力较好,新产线具备成本优势。年公司锂膜业务净利润8万,毛利率约为30%。公司内蒙以及滕州新生产线的成本在行业内属于领先水平。公司的成本优势来源主要有规模效应、布局上游装备、稳定的客户订单以及先进的技术工艺。

锂膜产能持续快速扩张。截至年末,公司在产产能超过13亿平米。滕州二期年产4.08亿平米锂膜项目的7-10#生产线预计于年6月投产,该项目达产后,公司锂膜产能将达到15亿平米。除滕州二期外,公司在建产能还包括内蒙二期、三期以及南京基地共计26.4亿平米产能,其中内蒙二期有望在年年内投产,南京基地10.4亿平米锂膜项目预计年年底有产能释放,大规模投产在年。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锂膜年产70亿平米的目标。产能快速扩张有助于提升公司市占率,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对下游客户的吸引力。

单线锂膜产能不断提升。锂膜原材料占成本比例约为30-40%,设备折旧、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约各占20%。单线产能的提升可以有效摊薄各项成本。据公司投资项目公告,公司各锂膜项目单线产能逐年增加,年3月公告的滕州三期项目单线产能1.4亿平米,是17年单线产能的2倍多。

布局锂膜上游装备制造。年10月,公司与大连装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法国ESOPP公司共同出资5,万元设立合资装备公司,分别持股35%、25%、10%和30%。该合资公司从事高端薄膜生产线技术装备研究、解决方案、EPC及维保服务。ESOPP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拉伸设备技术和拉伸部件供应商,具备为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提供交钥匙项目的专业技术和设计能力,覆盖全部三种锂膜生产工艺,且具有适配耐高温、快速充电且大容量锂电池的锂膜生产技术。截至年,ESOPP公司累计在全球提供了条异步拉伸薄膜生产线和20条同步拉伸薄膜生产线。上游优质设备厂产能有限直接制约了锂膜公司的产能扩张速度,公司与ESOPP建立合资公司,有助于满足后续新增产能的装备需求,确保交付质量和交付进度,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加快实现高端装备国产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符合锂膜行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年公司的折旧成本大约每平米0.2元,按年公司销售单价1.38元/平米计算,折旧成本占比15%左右。装备的国产化有助于公司降低设备、折旧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技术工艺、稳定生产合力提高良品率。锂膜的良品率即从母卷到可出售A品涂布膜的转化率,技术工艺会影响生产的良品率,继而影响生产成本。此外,产能利用率也会对A品率产生较大影响,满负荷稳定生产能使得A品率显著提升。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年3月,公司A品率70%左右。年10月,公司锂膜A品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处于行业上游水平。

公司国内客户资源稳定,海外市场有所突破

国内客户结构稳定。隔膜是定制化的产品,为了保证隔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下游客户往往会选定一家产能匹配的隔膜厂商给予订单。随着订单规模的增加,能够提供相应产能的只有少数几家头部生产商。对于生产商来说,产线切换产品需要中断生产并且重新调试,会降低生产效率、影响固定成本及折旧费用的摊薄。签订长期合同,确保产线连续稳定生产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国内头部电池厂商均是公司的客户,公司自年上半年起开始对消费类电池客户批量供货,同时也是动力电池战略大客户的主要供应商。年上半年,公司在国内主要客户的采购占比中排名第一,随着公司产能扩张,供货能力提升,份额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海外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公司首次实现锂膜出口,成功开拓海外高端市场和3C消费类市场,韩国两大客户已实现批量供货。年上半年海外客户出货量月均万平米左右,订单占比在10-15%,较年有所提升。年,公司锂膜产品单价1.45元/平米,恩捷股份单价2.2元/平米,单价差异主要由客户结构造成。随着公司海外客户实现突破,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整体差距会逐步缩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锂膜业务总结与展望

锂电池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带动锂膜需求,而锂膜供给周期较长,目前锂膜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近几年将会获得明显边际改善。

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电化学储能三方面需求共同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近五年国内锂电池产量CAGR超过30%,带动锂膜出货量从年的11亿平米增长至年的37亿平米。年国内锂膜产能55亿平米,远大于国内锂膜需求。目前,锂膜行业高度市场化且竞争激烈,锂膜价格已连续4年下滑,大量中小规模锂膜企业退出行业。由于锂电池需求持续向好,各锂电池厂商产能将快速增长。据预测,年全球主要锂电池厂商的产能合计将超过1,GWh,对应锂膜需求将超过亿平米。由于锂膜产能扩张需要上游设备厂提供设备、试生产、产品验证、产能爬坡等流程,扩产周期一般需要2年,行业将出现供需错配,供需平衡将获得明显改善。

公司目前市占率排名第三,“十四五”期间将大量投放产能,成为行业龙头。年,公司锂膜基膜年产能超过10亿平米,湿法锂膜市占率超过10%,公司锂膜销量6.8亿平米,收入11.7亿元。根据产能投放规划,年前公司锂膜年产能将达到70亿平米。

公司研发能力强大,持续降本增效,且海外客户占比逐渐提升。中材科技在膜材料领域研究经验超过20年,拥有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超过人,研发实力雄厚。公司具备5μm、7μm高端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且未来涂覆膜产能占比将逐步提升。随着公司单线产能逐步提升、布局上游设备、以及连续生产提高良品率,公司降本增效能力逐步增强,毛利率属于行业良好水平。公司国内客户资源稳定,属于头部电池厂的主要供应商;年公司实现锂膜出口,年海外订单占比接近15%。海外订单产品壁垒高,且价格远高于国内订单,提升海外客户占比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及全球影响力。

盈利预测

21年玻璃纤维收入增速27.8%。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及海外宏观经济下行,玻璃纤维产业景气度较低。21年国内疫情影响减弱,玻璃纤维下游需求旺盛且出口情况改善,玻纤及制品量价齐升,行业全年高度景气。公司玻纤产能达万吨,持续降本增效且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预计收入增速5%,8%和7%,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

21年风电叶片收入增速-22.3%。风电叶片产业年一轮抢装潮结束,年国内海上风电发力,行业需求持续旺盛,但受整机商价格战叠加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叶片厂商利润空间被挤占。预计未来风电行业高景气延续,公司持续市占率提升,且海上风电产品占比及出口海外订单占比提升。预计收入增速17%,20%和15%,毛利率回升至25%左右。

21年锂膜收入增速95.4%。受益于锂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电化学储能等行业迅速发展,锂膜行业21年景气度提升。公司目前湿法隔膜产能国内第三,且预计“十四五”期间达到年产能70亿平米。预计收入增速54%,30%和30%,毛利率保持在25%左右。

预计-年公司收入为.9、.4、.6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38.8、43.7、48.7亿元;EPS分别为2.31、2.61、2.90元。

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为玻纤、叶片及锂膜,我们分别选取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公司,计算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并按照中材科技各业务利润权重计算综合平均值。根据年5月9日收盘价,公司年预测盈利对应市盈率8.69倍,低于相关行业平均水平加权值。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