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lx/摘要: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检验计算机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提高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为研究目标,引入导师制教学模式,从目前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提出优化和改进导师制模式下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对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关键词:导师制;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近年来,许多大学不断探索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新型培养教学模式,在大学生接受本科教育时实行导师制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计算机学科中的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上最能代表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在本科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导师制,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学效果。本文从目前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提出优化改进导师制模式下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1.本科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1.1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特点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新型软件开发类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编码等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还需要适应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创新需要,能够较好地掌控从分析设计需求到软件最终测试的全部环节。与20世纪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相比,目前的软件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项目需要,能够全面把握软件研发的全部过程,这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程序设计创新能力。1.2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程序设计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课程群,一般由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主干课程指的是程序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的各种语言、集成开发工具和集成开发软件等,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软件开发技能,并引导学生利用好开发工具更加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辅助课程有数据结构、第三方数据库、操作系统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等与成效设计相关的支持性知识课程。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大学的程序设计课程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语句和语法,实现基础的成效设计应用即可。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培养2.1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向新时代互联网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要突出创新特点,以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为教学方向,注重培养计算机人才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类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在教学上坚持“严”,即严谨教学和从严管理;在培养途经上坚持“宽”,即不断拓展学生学习计算机核心课程的途径,把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科研训练和国内外竞赛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在学生培养目标上坚持“高”,即要围绕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核心能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质量。2.2导师制培养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能力的优势(1)满足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需要。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企业不仅需要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需要研究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通过研究发现,人才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专业在程序设计核心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师制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2)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目前大学中普遍采用班级制教学,这在提高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上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只能完成创新人才的基础知识教学,在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引入导师制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老师能更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2.3导师制开展程序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1)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上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教师教学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同,以及学校教学资源方面的局限,为学生选配合适的导师,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同时,完成导师为其设定的针对性学习目标。(2)根据程序设计的专业特点开展教学。程序设计课程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开展导师制教学中,要结合导师的专业特长和参与研究项目,为学生设定实践活动方向;要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