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市场 >> 正文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加

来源:模具设计 时间:2023/4/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加快镁合金产业在汽车轻量化中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杭州报道

  3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准备提交2个议案、8个建议,涉及产业类、民生类。

  针对助力“双碳”目标在汽车制造业领域的落地,陈爱莲提出了“关于加快镁合金产业在汽车轻量化中应用的建议”。

  她提出,“双碳”目标促使汽车轻量化成为了各大车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众多汽车轻量化的路径中,镁合金是最有前途的选项之一。但是作为最轻的工程结构金属材料,镁合金材料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有待突破的“瓶颈”问题,需要汽车行业和镁行业的多方力量密切合作,加大研发力度,共同推进汽车轻量化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是世界镁资源大国,全球市场的镁有80%以上从中国出口。镁作为新型轻质金属材料,其密度是铝的2/3、锌的1/4,而镁合金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相较高强度钢和铝合金,镁合金的减重效果更为明显。镁合金重量轻、吸震性能强、铸造性能好,自动化生产能力强和模具寿命高、尺寸稳定,是最有效的汽车轻量化材料。压铸镁合金材料可以循环利用,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特别适合循环经济和节能低碳生产要求,有利于环保和资源节约。”陈爱莲介绍称。

  此外,根据有关研究,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重,汽车自重每减轻10%,其燃油效率可提高5%以上,汽车自重每降低公斤,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7升左右,每节约1升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公斤,年排放量减少30%以上。

  “虽然汽车用镁合金需求扩张潜力强劲,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据统计,年北美地区每辆汽车使用镁合金6.8公斤,日本为9.3公斤,欧洲达到14公斤,而国产汽车每辆用量平均不足3公斤。”陈爱莲认为,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对镁合金材料及其应用的认识不足。二是镁合金生产技术瓶颈。三是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四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五是关键设备进口依赖度高,所以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存在着诸多有待突破的“瓶颈”问题。

  对此,陈爱莲建议:

  一是构建镁合金轻量化标准体系。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对汽车轻量化展开系统性考量与实践,从车身轻量化设计、零部件轻量化设计、造型轻量化设计等方面,对汽车的轻量化标准进行体系化建设。建议行业协会和政府加大对汽车轻量化的政策导向和标准制定。在产业政策制定、产品标准制定、环保标准制定时充分考虑汽车轻量化的趋势和进程,出台有利于引导和约束企业行为的法规。鼓励国内车辆制造商采用轻型、环保、易回收的镁合金材料,加大整备质量占比。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对进口汽车的技术标准,鼓励进口采用轻型材料的车型。

  二是成立镁合金产业化推进联盟。建议成立产业化推进联盟,通过一系列联合行动和联合开发,推动镁合金的应用。联盟应该由行业协会、学会牵头,由汽车零部件企业、镁合金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建立政府应引导的上下游联动机制。通过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组建公共研发平台、课题及项目,计划联合实施、成果共享,促进镁合金开发应用进程。学习美国汽车业推动镁合金应用的合作模式,政府和企业共同设立一项汽车用镁合金中长期研究计划,巩固和提升镁合金材料的地位,推动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应承担的重要使命,以满足市场复杂多样需求。

  三是加大对镁合金轻量化的科研投入力度。在“产学研用”建设方面,注重镁合金材料相关用于制备及检测高端设备的自主开发运用,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力度,推进镁合金企业快速、高效、智能化的制造进程。加大对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政府和行业组织,要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议政府在相关科技攻关计划、产业化推进计划、市场开拓计划等项目时优先考虑、加大支持镁合金产业化项目。考虑建立国产车辆镁合金研发项目和新产品的税收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启动以应用推广为牵引的产业化专项。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图片由企业提供)

  针对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减碳”压力,3月2日,陈爱莲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国家战略,作为零部件企业要主动融入。万丰一直以来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突破,在新材料的应用上走在了行业前列,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汽车减重,间接实现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以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陈爱莲履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年。

  陈爱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过去的五年,我特别   她指出,“一个欣喜的变化是构建了中国汽车产业轻量化的协同机制,即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等三大车企牵头,联合万丰共同组成“T3+1”,集合产业链力量,加速镁合金在汽车行业的应用。通过全产业链的积极参与,协同互动、精准对接,“T3+1”将切实扩大镁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助力中国镁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稳健发展。”

  (作者:朱艺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