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进江第一次觉得点心捧在手里完全不忍心吃掉,是在日本逛和果子店时。
作为一名新锐设计师,他对事物的外观和色彩有天生的敏感。那天逛商场,他专门去看了深受中国游客喜爱的和果子。商场里整整一层全是各种造型精美、做工别致的和果子,让人目不暇接。
于进江年出生于河南周口,从小吃着街边小摊上卖的馓子、江米条、蜜三刀等传统河南点心长大。不管做工还是造型,它们都和黄土地的农民一样粗犷朴实。与眼前这些价格不菲、论个卖的日本点心相比,“差距简直就是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的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
“都说中国点心没日本做得好,但和果子又起源于遣唐使传回去的‘唐果子’。那中国古代的点心究竟是什么样呢?”看着中国游客在柜台前排起长队,于进江突然冒出这样的疑问。
此后,他开始有意收集古代点心模具。随着唐代、明代、清代、民国的模具越攒越多,他也就此闯入“一座中国古代点心文化大宝库”。尤其是解读出模具上凿刻的图案和纹饰背后的含义时,会有种与古人心有灵犀的愉悦。迄今为止,于进江一共收藏了多个形状不同的点心模具,他也仿佛和多位古人进行了对话。
于进江把模具背后的故事和对它们的文化解读写了出来,就有了新书《小点心大文化》。
不被重视的点心模具收藏
于进江有收藏习惯,小时候爱收集钱币,到北京后对石刻感兴趣,又收集了上千个石狮子。5年前从日本回来后,借着在国内旅行和出差的机会,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去古玩城或周边古镇、乡村寻找中式点心模具。
从资金投入来说,点心模具的收藏成本并不高。刚开始,几十元或者几百元就能买到一个模具。这几年市场价格有所上涨,但一套精品模具顶多也就是一万多元,与动辄上百万、千万的字画、金石收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收藏市场,中式点心模具的地位很尴尬,很多人认为就是农民家的东西,登不上大雅之堂,很少有人关心它。”
于进江就有过主人得知他的爱好后主动找出点心模具的经历。有一年,他去晋南旅游时到了一个村子,和大多数中国乡村一样,那个村庄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小孩。一位老太太找出来的月饼模具是夫家从清代传下来的,上面刻有玉兔和嫦娥,还有三角形的广寒宫和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当时他就觉得图画很别致,有现代插画的感觉。“家里没人再吃这个东西(手工月饼)了,你们要拿走就拿走吧。”递过模具时,老太太有些无奈又惋惜。
作为“镇馆之宝”的唐代陶瓷月饼,也是他在西安碑林附近一个古玩小店无意发现的,当时它就和破损的陶罐堆放在一起。店主说,东西是咸阳农民挖出来的,原本放在陶罐里,后来陶罐被丢弃,看到这块圆形的东西形态比较奇特,就留下了。
关于唐代点心,诗文都有记录,但流传下来的实物不多。年,新疆吐鲁番出土过唐代点心。不过于进江说,新疆出土的点心主要是普通人在生活、旅途中食用,做工很粗糙,外观与现代点心相差无几。而这块陶瓷月饼不一样,上面环绕着唐代流行的西域连珠纹,里面嵌着连理枝,造型精美华丽,反映出大唐文化的包容性。
“我当时非常激动。”于进江想起中国古人有视死如生的传统,《唐会典》里有记载,皇帝会把食物赏赐给贵族和大臣。他大胆推测,这块陶瓷月饼很可能是当时难得一见的皇家点心,主人生前必定为获此殊荣而备感荣耀,去世后家人便把月饼做成陶瓷模型用作陪葬。这个唐代陶瓷月饼,店主开价只要多元。于进江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赶紧付钱走人,生怕店家反悔。
多年来,在大陆不被重视的中式点心模具,却一直有台湾的藏家在悉心收藏。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不时也有藏家来淘宝。于进江收藏的点心模具中,最贵的一套就是在潮州从日韩藏家那里“抢”来的。
这个模具有40多厘米宽,是非常罕见的清代早期制作的大模具,上面有四层图案,每一层都分别精心雕刻有寓意文武双全、琴棋书画、子孙昌盛等内容的图案,是难得一见的精品。第一次去时主人还不肯卖,试图在同样看中模具的日本和韩国藏家那里要个好价钱。于进江和对方磨了好几次,最后才以一万多元的高价买下。
这些年,去的地方越多,于进江认识的古玩店家、收藏者也越多。后来他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