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佛山在行动(2)
12月10日上午,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广州开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点)学生梁荣浩参加本次大赛的世赛选拔项目——珠宝加工项目比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珠宝加工技能精英在羊城激烈角逐,一比高下。
佛山选手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频频亮相,是佛山制造和佛山工匠精神的实力展现,更反映了佛山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强。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佛山,加快发展与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打造佛山“工匠高地”。在这座制造业大市,创新产业集聚和技能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师进校园
培育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敲、锉、锯、焊……首届全国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赛场上,20岁的梁荣浩全神贯注地看着图纸,用一块块小银片,努力通过纯手工打磨出一个像面具的精致作品。这样的手工操作,他在赛前训练了无数次,终于成功拿到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时间回拨到一年前,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珠宝专业学生陈奇亮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珠宝加工”赛项银牌,成为全省地级市唯一获奖选手,创下了我国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佛山很多职业学校看来,技能大赛是专业教学的助推器,同时也是专业教学质量的检验场。近年来,越来越多佛山职校培育的人才,拿下全国大奖。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严少青说,该校去年10名同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金牌总数位居广东第一、全国第五。
在此背后,佛山正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各类院校,就是佛山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佛山命名的“佛山·大城工匠”正逐步引进校园,建设“大师工作室”,在职业学校建成“阎晓农大师工作室”(汽修)、“胡锦超大师工作室”(珠宝)、“李高大师工作室”(模具)等10多个大师工作室,培育出全国“天工精艺奖”一等奖获得者杨秋香、全国十佳导游梁秀莹等学生精英和工匠之苗。
育人为本,需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专业学习讲究“做中学,学中做”。行业大师引领,助推职校学子在技能大赛中锤炼“大城工匠”之魂,在传承中创新。
走进顺德区首饰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胡锦超的课堂,只见教师讲台上方基本都设置有电子显示屏,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现场投屏并回看。理论学习室则与实操场室连为一体,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即学即练。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思维能力很重要。我比较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培养,让学生有职业认同感。在行业摸爬滚打50多年,我不希望看到珠宝工艺传承出现断层,到学校教学就是想把我的毕生技艺传承下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胡锦超说。
注重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佛山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年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中,佛山市分别占全省的27.4%、30.5%、30.54%。年,广东省获得22项全国中职专业技能大赛金奖,佛山占8项。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佛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与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学生进企业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许多企业端大师名匠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等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11月4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智家华南大区合作,在位于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的佛山海尔冷柜互联工厂共建“徐言生大师工作室海尔企业工作站”,致力把工作站建成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工作室的设立顺应了产教融合的新趋势。我们希望依托工作室开发订制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针对企业导师培养的教学法培训课程,以此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徐言生说。
去年,佛山市首批“大城工匠”、中南机械副总经理胡建武领着南海技师学院首批16名学生团队赴京执行新的石油项目。以模具专业为试点,中南机械与南海技师学院、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等多家职业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工匠精神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一个传、帮、带的过程,需要长期培养。”胡建武介绍,企业还与两所学校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链条,以项目订单等方式接受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的培训让学生实现了快速成长,到岗后的上手时间大大缩短,对于自身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命题。在此过程中,佛山注重人才协同培养,创新性提出“学校+公共实训中心+企业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试点验收。
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佛山7所试点院校与23家合作行企,共招收现代学徒人,现有在训现代学徒人,已毕业学徒人。
近年来,佛山成立机械装备等六大佛山重点行业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了“三元一制,中高一体,分段育人,工学交替”“学校+产业学徒培训中心+企业”“校中厂”和“厂中校”“工作室+项目”“包班搭课”等形式的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层次、多元化校企一体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截至年,佛山组建6个重点行业校企合作共同体,校企合作企业数达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个。作为广东省率先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的地区,佛山还着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构建,并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验收。
接轨新经济
紧盯产业发展设置专业集群
制造业是佛山的立市之本,技能人才是佛山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年8月,佛山出台《佛山市“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服务产业发展行动等七大行动,推出20条举措,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打造佛山“工匠高地”。
培育高技能工匠人才后备军,佛山职业教育一直在行动。11月11日,一场特别的开班仪式在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举行,由顺德区第三职教集团和浙江海天集团校企合作的“海天班”正式开班,这些学生是顺德为重点项目“量身定制”员工的开路先锋。
今年7月,海天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基地落户顺德,成为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后首度引入的百亿装备项目。聚焦重大招商项目的用工需求,顺德提前介入,超前服务,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跨越。
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产业发展布局高度匹配、深度对接、重点覆盖的专业布局尤为重要。
早在年,佛山就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且成立了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精准匹配职教学校和产业园区布局,积极组建职教集团,打造以行业为枢纽的联盟共同体。此外,佛山市财政每年支出万元用于支撑新专业的设置,通过示范点、示范专业,结合佛山新兴产业布局设置了机器人、数控、高数加工、模具设计、3D打印、电子商务等20个示范专业。
今年11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落户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佛山地方高职院校,佛职院从年起成立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佛山推广基地”、中裕智能3D打印产业学院等平台,主动服务佛山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在专业设置上,佛山各中职学校目前共开办64个专业,涵盖14个专业大类,其中有国家示范专业4个,省级“双精准”专业立项26个,省重专业41个,市级“双精准”专业立项11个,涉及汽车运用与维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个布点数,形成了具有佛山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格局。
“产业的动态性决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动态性,佛山已基本构建起专业随产业动态对接机制,实现对接重点产业的专业布局和示范项目全覆盖。此外,佛山不断完善第三方考核机制倒逼学校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追求标准链的前沿、制度链的深度和人才链的顶端,为国家构建全新的人才认证体系提供佛山方案,为促进校企合作提供佛山经验,为“大城工匠”的培养提供佛山样本。
■声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
务实和创新
让佛山职业教育走得更远
谈起对佛山职业教育的整体印象,孙诚首先点出了两个词:务实和创新。“佛山做得很务实,尤其在产教融合方面,它和佛山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紧密联系的,在布局上也是给人‘一盘棋’的感觉。”孙诚说。
她认为,现阶段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更要承担起为产业发展供给人才、储备人才的任务,但要做到这些,校企需要有更多能够落地的合作。
“佛山近些年在这方面的步子,走得很稳。”孙诚表示,佛山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上之所以能够有自信,就是因为做得够扎实,企业和学校,不仅找到了彼此的结合点,还能相互呼应、相互支撑。
此外,佛山在中高职衔接贯通上的探索和创新也给孙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广东省率先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的地区,佛山5所国家示范校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年率先实现“5+0”一体化合作办学,52个专业与省内优质公办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五年贯通及共建高职专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中高职无缝对接。中高职贯通培养已经成为佛山市中职学生重要的成才渠道之一。
“通过制定中高职协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模块和安排教学计划、采取‘知识+技能+素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转段考核方式,让学生能够直通高职院校对口试点专业学习。”孙诚说。
据统计,年佛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人,其中升入高等教育人数为人,升学率达到57.17%。在高等教育专科录取层面,佛山市中职学校毕业生被优质专科院校(“双高”计划院校及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录取比例为72%,录取占比高于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毕业生。
当谈到佛山职业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时,孙诚认为可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对教育科研的扶持力度,让佛山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能够得到更多的提炼和总结。二是要更开放,创造更多与业内交流沟通的机会,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提高佛山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三是提升校内管理能力,为学生和教师都营造出更适合自我提升及创新的环境。
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佛山“大城工匠”李白千:
职业教育是“批量生产”工匠的
有利途径
“佛山拥有万产业工人,如果这些工人都能经过程序化、标准化的训练成为工匠,不仅能让佛山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水平,还会对佛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城市品牌有很大好处。”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佛山“大城工匠”李白千认为,要想对工匠进行“批量生产”,职业教育就是一大有利途径。
在李白千看来,职业教育在培养工匠的过程中处在比高等教育更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个金字塔,研发人员位于塔尖,技术工人位于塔底,如果没有一线技术工人,研发人员做出的设计或者创意无法落地,所以他们是整个行业的重要支撑。
“佛山有一些职业学校在全国有很大名气。”李白千说,佛山领先的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财政投入大、学校有较大自主权、企业提供诸多技术支持。此外,佛山的职业教育很注重实操性,形成一种正向激励和正向循环,这些都使得佛山职业教育的整体氛围向好。
谈及佛山职业教育的具体做法,李白千对产业联盟和校企合作印象深刻。佛山结合行业发展速度、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专门设置了一些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新专业,并由政府牵头、企业和学校配合,专门组建一些产业联盟来统筹人才的培养,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这为佛山的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给,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包括人员培训、项目合作、专利申请等在内的事项数量。
“佛山的职业教育确实值得点赞,但还有提升空间。”李白千认为,佛山作为制造大市,“师傅带徒弟”是传统,但这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工业化时代的生产需求,也难以满足当前佛山产业工人大军的需求。
“佛山有万产业工人,但只有30多万高技能人才,以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他建议,应该分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运用以师带徒模式,例如在烹饪、雕刻、剪纸等艺术领域的技艺传承上,必须依靠以师带徒模式,但在可以批量化制造的领域就应该采取其他方法,比如通过对一个焊接工匠的动作进行研究,形成技术图片、手册或视频,供更多人学习,把工匠的技术、技能,变成可以标准化、程序化、可复制推广的理论经验。
■聚焦
突出企业行业主体作用
佛山培育万
技能人才
12月10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开赛。佛山市顺德区裕达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首饰手作工艺师陈奇亮特意预约了门票,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去观赛。就在去年8月,经佛山市人社局遴选推荐,22岁的他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斩获珠宝加工项目亚军,实现佛山历届世赛成绩新突破。
珠宝制作工艺要求极为严苛,考验着工艺师的匠心与技艺。陈奇亮能斩获世界赛事银牌,离不开他超乎常人的努力。据悉,他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期间,全天实操训练近12小时。获奖以后,陈奇亮来到顺德区裕达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就业,成为了一名年轻的首饰手作工艺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佛山,像陈奇亮这样的技能人才还有很多,他们用奋斗书写人生的注脚,也支撑着这座制造业大市不断向前。
制造业是佛山的根与魂。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佛山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佛山积极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突出企业、行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年11月,全市技能人才总数为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占比为26.7%。
为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好对接,佛山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企业、行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佛山鼓励支持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创办职业培训学院,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此培养企业、行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佛山也鼓励工学结合,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佛山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在加大培养力度的同时,佛山还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制订符合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员工进行评价认定并核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佛山市人社局数据显示,年该市分别在佛山市新能源行业协会、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顺利开展电工、钳工、焊工、模具工、车工、智能楼宇管理员和电梯安装维修工共七个工种的中高级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考试。其中,参评人数人,通过人数人。
撰文:王雅铄王芃琹
刘明冯颖妍
摄影:戴嘉信
编辑统筹:甘韵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