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1.1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专业下的二级学科。此学科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该专业涉及到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是社会需求很大的一个行业。机械制造的能力,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工业产业的发展。我国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已经在逐步缩小。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01数控技术与数控系统
02智能制造技术
03测试技术与故障诊断
04加工过程自动化
0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1.2就业前景
这个专业就业形势很好,机械有关的很多企业都可以去,甚至管理的也可以。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护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1.3职业规划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开展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项目。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内容以《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形式向社会公布。大纲要求一名机械工程师要具备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管理/经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知识和技能。
1.2机械电子工程
1.2.1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向学生传授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机电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调试、检测和维护、现场生产过程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
01.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
02.工厂自动化及应用工程研究;
03.基于精密技术的微机电系统研究;
04.机电一体化装置与工程研究;
05.检测与传感技术;
06.机械振动分析及智能控制;
07.计算机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
08.机电与流体智能测控技术
1.2.2就业前景
1)专业前景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长期的专业,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动手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良好。
2)就业方向
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毕业后适合在相关设计部门、技术公司、工业企业从事研究、设计、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3)就业差异
偏机械的,就业较容易,甚至很抢手,但工资水平一般;
偏电子的,就业较困难,但工资水平较高。
1.2.3职业规划
机电工程师是从事机械、电气(器)专业的应用科学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与应用、生产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及安装维修、产品质量保证监督认证、标准化及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机电工程师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机电工程师、机电工程师、高级机电工程师。
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助理机电工程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
2、机电工程师:
1)已通过助理机电工程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3、高级机电工程师:
1)已通过机电工程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1.3机械设计及理论
1.3.1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的培养特色是初步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优化设计等;具备综合运用机、电、气、液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对机械产品性能的检测、分析、试验和机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各个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下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01智能工程与先进设计理论
02机器人学
03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
04机电液磁一体化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05精密制造与摩擦学
1.3.2就业前景
机械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总体来说就业形势良好。
(1)社会需求大,就业形势好
技术性人才一直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所急需的,拥有高尖端的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具有绝对优势。
近些年,经过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机械类行业紧跟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2)机械类人才需求潜在市场大
从北京市近7年的人才紧缺专业可以发现,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然“热销”。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等机械类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
1.3.3职业规划
总的来说,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也可在机电部门从事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以下介绍几所专业性较强的机械类高校的就业情况:
1、西北工业大学就业渠道开放畅通,与一些知名的航天机械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人才供需关系。随着前沿技术的逐渐应用和发展,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如数控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机械设计人员、检验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等。
2、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基础知识扎实,就业适应性强。毕业后主要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大型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行业)从事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研究生已在制造、动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如在宝钢等大型企业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贸易等工作。
4、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北京、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地区工作。毕业生不仅可在各类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型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作,还可在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单位或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
1.4车辆工程
1.4.1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属工科门类。该专业原来是教育部专业目录外的一个专业,称“汽车工程”,年列入新调整的教育部专业目录。车辆工程专业广泛涉及到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学科,在此基础上,进行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知识的贯穿与渗透,同时兼顾汽车贸易、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的拓展与深入,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紧密联系的特点。
目前,各大院校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北京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为例,其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
01车辆强度理论与系统可靠性
0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03车辆数字化开发与系统集成技术
04结构优化设计
05车辆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1.4.2就业前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逐渐“热”了起来。庞大的汽车市场,急需一批具备汽车工程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需求。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联系在一起,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涉及汽车、机车车辆、拖拉机、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甚至还触及到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为本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4.3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同时,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另外,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出国深造方面,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汽车新技术在各国间的交融性和共通性,该专业的学生出国深造相对比较容易,回国服务的空间也异常广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