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从无到有,这是自动化非标设计的特点。精益求精,攻坚克难,这是席文龙的工作态度。今年31岁的席文龙,是襄阳龙思达智控设计非标工作室的专家。多次被评为“龙思达标兵”、获襄阳高新杰出“青年才俊”等称号。
怀着对非标设计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他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发明专利13项、实用专利18个,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能。
工作11年,从自动化非标设计“小白”成长为专家。席文龙说,就是一个字“精”,精益求精出精品。
从无到有“小白”百炼成专家
“速度,达标;精度,达标;变化指标,达标......”4月15日,在桁架机器人旁,席文龙专注于机器的调试。经过前期机械结构设计、加工、零件组装,该项目已接近尾声。
襄阳龙思达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自动化机械设备科技开发、制造、销售和精密模具设计、制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
“非标就是非标准化,所以我们每一次设计都是从无到有。”从一到百易,从无到有难。想起这11年的工作历程,席文龙感慨万千。
年,席文龙大学刚毕业不久,便接触到一个国内并无先例的非标设计,需要根据客户模具结构,在模具上设计安装一个非标机器人。
没有参考,客户对精度和安全性要求又极高。没办法,只能迎难而上。沟通、设计、调试、安装......整整半年,仅方案就改了15次,席文龙加班加点,最终设计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这一次的成功,让席文龙体会到,非标设计需要耐心、要沉得下气。此后,席文龙设计出多个国内无先例的方案,一步步从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从骨干成长为专家。
创新产品提高效率和质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这个“硬”字,席文龙下了很多功夫。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能一次性做好的东西,绝不返工”。
年,团队需要开发一款自动换模台车,可以解决人工更换模具不安全等问题,还可以缩短换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门槛高、成本大、创新难度大,国内也无先例。
“要做就做到最好!”测量精冲机尺寸、记录特点、空间布局等,席文龙一遍遍将自己的设想推倒重来。
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精度问题,机器推力调节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需要控制在10N之内。为此,席文龙做了三代机,通过不断画图、验证,对传感器、工件加工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将问题一一解决,产品得以投用。
“说心里话,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时,心里也是没底的,但我不上谁上呢?”席文龙说,无自动换模台车时,人工换模需要30分钟左右,自动换模系统则只需要15分钟,换模时间缩短,设备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弹簧机取出机器人、气缸复合夹具、注塑机的自动换模装置......正是这种积极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席文龙发明专利13个、实用专利18个,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能。
攻坚克难争做时代追梦人
入行11年,席文龙一直让自己保持饥饿感,愿意去尝试最难、最新的设计。
让席文龙最骄傲也最头疼的一项设计,是九序桁架机器人设计。常见的桁架机器人都是两序,零件状态可能没有变化或只有1次变化。但九序不仅需要适应产品外形的变化,还要适应9道工序零件状态的变化,复杂程度直接放大5倍。
没有参照物,就不停查资料,通过分析资料形成自己想法,之后画图、将内容转换成模型、根据模型再做验证。
“难肯定难,但每一次攻坚克难都是一次跨越。”席文龙说,技术是不断更迭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研究琢磨。在同事眼中,席文龙也是个非常严格的人,对工作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攻坚创新的精神,也让席文龙收获了自己的荣耀,他多次荣获“龙思达标兵”称号、获襄阳高新区杰出“青年才俊”等称号。
自动化是现在,智能化是未来,现在席文龙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琢磨与智能化生产相关的内容。席文龙说,工匠首先要做到态度上勤勤恳恳,要沉得下心去钻研;其次是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达到非常专业的水准。选定了一条路,便要一直走下去。
(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张宵祎)
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