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资源 >> 正文 >> 正文

特色小镇纠偏

来源:模具设计 时间:2022/12/27
背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news/a_6029976.html

站在村头的省道上,山东省济南市马山镇的村民指着一座近10米高的地标建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慢城,啥都没有,你要是来游玩的话,就回去吧!”

按照该村民的指引,《民生周刊》记者从地标处沿着省道驱车近5公里,来到马山慢城的“核心区”,却发现景区入口简易的滑道伸缩大门紧闭,而所谓的景区放眼望去,除了树木再无其他设施。

马山慢城,曾是一个省级特色小镇。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名单和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通知》,明确了包括济南市长清区马山慢城小镇在内的几个项目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的资格。

根据材料显示,马山慢城小镇属于旅游类特色小镇,本着“旅游兴镇”的理念,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山慢城成功申报为省级特色小镇。

当时,有马山镇政府官员向媒体表示:“我们将在5年内建成特色小镇,这个小镇将辐射全省各县市,直径公里,提供周末游、节假日游等服务。”

不过,目前该特色小镇的建设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同行的出租车司机直言:“这哪里是什么景区,就是一个山包嘛!”

今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号)要求,省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省级特色小镇绩效评价和验收工作。

根据评价和验收结果,取消济南市济阳区孙耿有机食品小镇、泰安市徂徕山汶河景区汶水小镇、济南市长清区马山慢城小镇等3个小镇的创建资格。

马山慢城,是各地特色小镇创建失败案例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镇,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问题。

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管理正在施行“一张清单管到底”模式,总体上进入了规范发展轨道,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内保留了个左右,其中有19个省份清单内的特色小镇数量少于50个,特色小镇正在从注重数量逐步转向注重质量。

前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简称《导则》),突出规范管理导向和要求,对全国特色小镇发展提出了13项具体指标。

“13项具体量化指标,是全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各有关部委、各地区和市场主体的基本工作依据。”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副主席兼理事长陈炎兵说。

浙江首提特色小镇概念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镇,促进了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截至目前,各省份有特色小镇约个,共吸纳约万人就业。不少精品特色小镇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

论及特色小镇的起源,要从浙江杭州说起。

年8月,杭州市政府批复成立转塘科技经济园,定位为工业园区。年至年,园区调整发展方向,主打产业变成云计算。

之后,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园区举办并逐年扩大规模。

年,杭州市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在原来转塘科技经济园的基础上建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特色小镇,命名“云栖小镇”。

至此,我国第一个特色小镇诞生。特色小镇之所以能在浙江兴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战略部副主任张新民认为,这里面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工业化基本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是主角;小城镇高度发达,三分天下有其二;城乡差别较小,省直管县体制下,县镇自主权较大;山多水少土地少,浙江省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七山一水两分田,自然空间狭小,不适宜发展大城市。”张新民说。

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考察时肯定了云栖小镇的发展模式,并首次提出了特色小镇的概念。

他表示:“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将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年1月,浙江省两会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作为重点工作。同年4月,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3年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个左右特色小镇。

年至年间,浙江省公布了第一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及第二批42个特色小镇名单。从云栖小镇出发,浙江“特色城镇建设”模式逐渐向全国发展。

▲曾经规划中的马山慢城小镇,如今只剩下这一处标志。图/郭鹏

一哄而上

短短几年内,特色小镇建设浪潮就席卷全国。

截至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达到多个。

作为一种微型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对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金元浦接受媒体采访时,将特色小镇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依靠旅游、传统历史文化、山水、民宿等模式形成的小镇;第二类是创新型小镇,比如各地基金小镇、物联网小镇、文化会展小镇等;第三类是产业新型小镇,比如传统制造业小镇升级换代走向高端制造业,此类特色小镇对全国来讲尤其有启示意义;第四类是时尚创意型小镇,比如梦想小镇、宠物小镇、巧克力甜蜜小镇等,贴近青年人的生活需求,体现出时尚。

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一度成为投资热点。公开资料显示,有的省份提出,通过3年左右时间培育3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

由于热衷于攀比特色小镇发展数量、追求获得各类政策红利、在短时制造轰动效应上做文章,少数地方创建的特色小镇甚至演变成“面子工程”。

“一般由国家层面发文的领域或项目,地方普遍表现积极。”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战略部主任荣西武分析,因为一旦进入国家有关部委视野范围,意味着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金融机构支持等。“对于地方主政者而言,一块国家级牌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虽然国家层面没有直接的资金支持,但各省份有资金扶持、奖补政策。比如,某些省份,国家级特色小镇一年可获得省一级各类扶持补贴款万元;还有的省份甚至能给到上亿。

对企业而言,特色小镇创建更是有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企业如果能拿到一块国家级的‘牌子’,则意味着有政府对该项目的认可与支持,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拓展业务、增加信誉度。”荣西武说。

回忆起特色小镇起步阶段的情形,荣西武说,当时普遍对特色小镇的认知并不明晰。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其实都不清楚,属于探索。

除了认知模糊外,很多机构借中央文件,给地方作培训,各自解读、标准不一、走样变形等乱象,导致错误信息不断被传递。一些逐利机构,认为项目存在巨大商机,地方政府、企业一哄而上。

“夹生饭”和“烂尾项目”

回顾过去几年,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典型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

有的地方把行政建制镇当作特色小镇,有的地方给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戴上特色小镇“帽子”,甚至有的地方把缺乏投资主体、并未动工建设的项目也宣称为特色小镇。

陈炎兵认为,一些地方没有做好充分研究和论证,盲目发展特色小镇,导致出现“夹生饭”和“烂尾项目”。

除了这种概念不清晰、内涵不明确、盲目发展,还有些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不准、主导产业薄弱。

由于缺乏科学的产业定位,一些小镇没有与当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效结合,导致产业特色不鲜明,比较优势不突出,缺乏发展后劲。一些小镇缺乏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薄弱,无法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无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一些地方不顾当地实际,跟风发展,东施效颦,产生同质化竞争,导致重复建设、千镇一面。

在特色小镇的创建中,也存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存在政府大包大揽和债务风险加大的现象。“一些地方没有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特色小镇发展机制,没有形成市场机制下的多元化主体共建合力。”陈炎兵说。

之所以“乱”,荣西武认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刚开始,一些地方和机构将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混为一谈,而且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推广这种错误认知。

和马山慢城一同被取消创建资格的,还有济南市济阳区的孙耿街道“有机食品小镇”。

年9月,在山东省公布的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孙耿街道作为省级特色小镇位列其中,被命名为“有机食品小镇”。

当时发布的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镇创建的配套措施,在资金、土地、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为特色小镇创建创造良好环境。

“各特色小镇要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规划引领,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镇管理水平,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空间和载体,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孙耿街道整体作为特色小镇进行建设,曾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88.html